• 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

15 1.7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著;吕增奎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2-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著;吕增奎 译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1984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23页
  • 字数 3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How to Change the World: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
  • 丛书 新世界新思想译丛
【内容简介】
  在《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以来的一个半多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收集了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1956—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种迷人的、有洞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影响:从对贵格会运动到马基雅维利,以及在法国大革命和德国哲学中的渊源。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核心文本,从恩格斯的《工人阶级的境况》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再到《共产主义宣言》一一进行了考察,并对过去30年来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出色、深刻、有力且广泛的研究,《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毫无疑问地向我们展示出:马克思是我们这一世纪的思想家,就像他是过去两个世纪的思想家一样。
【作者简介】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98年,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为其颁发了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为他一生执教的伯克贝克学院校长,由于他的辞职信一直未获批准,实际上他至死都是该校校长。2003年,获得杰出欧洲史研究奖。2012年,中国国庆日凌晨,因病在伦敦谢世。

  译者简介:
  吕增奎,哲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海外当代中国学研究。主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柯亨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3部文集,翻译《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的复兴:富裕启示录》(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3部专著,发表论文和译文20多篇。
【目录】
中文版序/俞吾金
前言
第一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一章 今天的马克思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与政治
第四章 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五章 论《共产党宣言》
第六章 发现《大纲》
第七章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命运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马克思博士与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者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880—1914年
第十一章 反法西斯主义时代:1929—1945年
第十二章 葛兰西
第十三章 葛兰西的接受史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45—1983年
第十五章 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1983—2000年
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工人:漫长的世纪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