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民主的新路径)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往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民主的新路径)

全新正版现货

268 全新

库存2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包钢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kf60116

上书时间2024-05-26

泽曦雅卷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包钢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70257
  • 定价 1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讨论了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有关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论述仍然是零散的,本书试图克服这个缺陷,建立一种体系化的理论,即阐明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全书分为六篇,围绕协商民主如何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从不同层次展开讨论。在借鉴古今中外各种协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探求一种*的治理模式。本书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治理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当代政治理论的新发展来更新和延续传统。同时,也注重协商民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路径和技艺方法,以及影响当代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制度起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此外,本书还深入更为具体的地方实践层面,注重总结目前中国基层政治实验的经验,以及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即解决社会冲突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何包钢,男,1957年生,199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校级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和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研究。出版了7部英文著作,在西方英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85篇,其中两篇为排名前百分之一的高被引论文。中文著作有《寻找民主与权威之间的平衡:浙江省村民选举之经验研究》(与郎友兴合作)、《民主理论:困境和出路》、《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译著有罗尔斯的《正义论》(合译)。
【目录】
前言 / 1

一  背景和目的 / 1

二  治理理论回顾与评论 / 4

三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10

四  中国协商民主治理的现状和展望 / 29

五  章  节  结构 / 34

六  鸣谢 / 38

第一篇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概述 / 3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 / 3

第二节  多维度的协商民主 / 5

第三节  协商民主理论流派 / 9

第四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 / 11

第五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问题 / 12

第六节  协商民主的领域与局限 / 24

本章  小结 / 30

第二章  协商民主的道德基础 :自尊和尊严 / 32

第一节  尊严和自尊 / 33

第二节  罗尔斯的自尊伦理学说 / 36

第三节  《退出、声音和忠诚》中的尊严政治 / 40

第四节  中国尊严政治的进步和问题 / 42

第五节  制度的视角 / 43

本章  小结 / 46

第三章  协商民主的内在反思:“反思性协商民主冶 / 47

第一节  “反思性协商民主冶的提出 / 47

第二节  罗伯特·E.古丁的 “反思性协商民主冶/ 49

第三节  “反思性协商民主冶的意义及不足 / 52

第四节  “反思性协商民主冶对中国的启示 / 54

本章  小结 / 56

第二篇  协商民主与中国古代治理

第四章  王道理想和协商民主 / 61

第一节  先秦儒家经典文献中对王道的论述 / 62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协商制度 / 67

第三节  民主协商政治是复兴古代王道文化的途径之一 / 71

第四节  王道的政治 / 75

本章  小结 / 76

第五章  儒式协商:中国协商的源与流 / 78

第一节  历史和文化中的 “儒式协商冶/ 79

第二节  中国的协商概念:道德规范和语言 / 81

第三节  协商制度:言官和书院 / 86

第四节  中国协商的政治功能 / 93

第五节  对西方协商民主的启示 / 94

本章  小结 / 97

第三篇  协商民主和现代国家治理

第六章  协商民主和国家认同建设 / 101

第一节  国界证明的正当性 / 101

第二节  民主标准 / 104

第三节  冲突和互补 / 105

第四节  协商民主的新思路 / 108

本章  小结 / 112

第七章  协商民主和国家法制建设 / 114

第一节  法制的建构过程必须是高度的审议政治过程 / 115

第二节  三种法制理论必须协商沟通 / 117

第三节  法制的讨论必须基于经验基础 / 124

本章  小结 / 127

第八章  现代国家治理的技艺:协商民主方法 / 128

第一节  协商民主四种方法 / 128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工作程序 / 142

第三节  主持人的技术方法 / 151

第四节  确定参与者的方法 / 158

第五节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中的方法问题 / 164

本章  小结 / 170

第四篇  当代中国地方协商民主的起源

第九章  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制度概述 / 175

第一节  中国地方协商制度的起源 / 175

第二节  中国协商制度的文化来源 / 177

第三节  中国人对协商的理解 / 180

第四节  动机机制 / 182

第五节  协商制度的种种形式 / 188

第六节  影响协商制度的因素 / 192

本章  小结 / 196

第十章  协商民主制度起源的政治经济因素 / 198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 199

第二节  功能主义的七个假设 / 200

第三节  变量与数据 / 206

第四节  研究发现 / 207

本章  小结 / 216

第十一章  协商民主制度起源的社会因素 / 218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 218

第二节  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 / 221

第三节  变量、数据与方法 / 224

第四节  研究发现 / 237

本章  小结 / 248

第五篇  当代中国地方协商民主的治理实践

第十二章  乡镇协商民主:以泽国镇为例 / 255

第一节  镇建设资金使用的民主决策过程 / 255

第二节  镇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 / 264

第三节  协商民主的深化 / 272

第四节  问题和前景 / 275

本章  小结 / 277

第十三章  村庄协商民主:以扁屿村为例 / 278

第一节  扁屿村的基本情况 / 279

第二节  协商恳谈的设计和实施 / 280

第三节  恳谈的总体分析与评估 / 284

本章  小结 / 289

第十四章  企业协商民主:以隆标集团为例 / 291

第一节  工业民主理论 / 291

第二节  隆标企业集团协商民主恳谈背景 / 296

第三节  隆标协商民主恳谈设计 / 297

第四节  隆标协商民主恳谈情况汇总 / 298

第五节  隆标协商民主恳谈的意义 / 302

第六节  隆标集团民主恳谈与泽国镇民主恳谈的比较 / 305

本章  小结 / 308

第六篇  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实践的效应分析

第十五章  协商民主实践的社会效应:社会冲突治理的新方法 / 313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类型学的分析 / 314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匮乏和群体性突发事件 / 315

第三节  协商民主对维稳政治怪圈的超越 / 318

第四节  社会上访的协商治理:以出嫁女权益的民主协商实验为例 / 323

本章  小结 / 339

第十六章  协商民主实践的决策效应:追求最佳地方治理模式 / 341

第一节  学者对参与式预算和协商民意测验的不同评价 / 344

第二节  巴西:参与式预算和协商民意测验的分离 / 349

第三节  泽国个案:参与式预算和协商民意测验的结合 / 351

第四节  协商民意测验和参与式预算组合的好处 / 358

第五节  协商民意测试和参与式预算结合中的问题 / 364本章  小结 / 366

第十七章  公共协商的政治合法性效应 / 367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 367

第二节  公共协商与政治合法性:理论与研究回顾 / 369

第三节  变量与数据 / 373

第四节  研究发现 / 377

本章  小结 / 387

参考文献 / 38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