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灯有味似儿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灯有味似儿时

6.9 2.3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琦君

出版社国际文化

ISBN9787512505308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512505308

上书时间2024-05-24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青灯有味似儿时》中,琦君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浙江永嘉人,现代散文名家。她的一生,大陆三十年、台湾三十年、美国二十年,又回台湾度余生,除了在司法界、教育界待过之外,人生绝大部分都浸淫在文学的殿堂里,给中华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瑰宝。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当局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真实不造作”的亲切风格使琦君风靡文坛五十年而不衰,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著有《水是故乡甜》《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青灯有味似儿时》《泪珠与珍珠》《万水千山师友情》等散文及小说、儿童文学等书四十多种,作品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并被译为美、韩、日文等,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目录
001 玳瑁发夹
010 南海慈航
015 菜篮挑水
018 吃大菜
023 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姑娘
  岩亲爷
032 鹧鸪天
036 难忘的歌
041 胡蝶迷
049 两位裁缝
054 讲英语
058 永恒的思念
066 纸的怀念
077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098 借烟消愁愁更愁
106 但愿虔修来世闲
111 捡来岁月
114 读禅话偶感
117 “鬼抽筋”
121 公路凶手
126 “有我”与“无我”
130 生与死
134 恩与爱
138 “闺秀派”与丑恶面描写
142 风车老人
146 自己的书房
151 遥远的祝福
156 读书琐忆
161 有甚闲愁可皱眉
165 千古浮名余一笑—惊闻梁实秋先生仙逝
170 一回相见一回老

附录
188 了解琦君 认识琦君
191 琦君与我
193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琦君越洋笔谈
200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内容摘要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青灯有味似儿时》作者琦君在晚年用诗一般的语言回忆起故乡与童年,将她在古典诗词上深厚的造诣融于一片至情中,抒写她那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经她饱含深情的笔点染,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记忆中缓缓走出——充满佛性的母亲、家中的长工、父亲的副官、来小镇传教的修女、儿时的旧友、对她谆谆教诲的师长……往昔旧事在她笔下徐徐展开,承载着
她对故乡、故人的深沉眷恋。

精彩内容
 玳瑁发夹那枚真正的玳瑁发夹,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梳妆盒里保存着的,是一枚深咖啡色塑料质的、形状是一
只翩跹起飞的蝴蝶,非常像我几十年前丢失的那一枚。是我偶然在地下车的小摊位上发现,特地买回来的。有时把它取出摸摸看看,也试着别在头发上,但因两鬓渐稀疏总是滑下来,而且现在也没有这种打扮了,就把它留下来作纪念。
真的玳瑁蝴蝶发夹,是早年一位姑妈从上海带来送我的。当时若是什么东西从上海买来,就像从美国或欧洲来的一般稀奇。于是我把它带到学校献宝,同学们当然抢着观赏,不胜羡慕。一位有艺术天才的同学沈琪,最喜欢拿人家头发变花样,在自修课时,她用自己口袋里带的小木梳,把我又乌亮又多的头发,在前额正中盘起二个圈圈。把玳瑁蝴蝶夹子别在发根。我在小镜子里一照,觉得自己像画里画的古装“美女”,就得意非凡起来。好在下一节是图画课,图画老师是位温和的好好先生,我就留着古装头舍不得拆掉。
图画课堂声音太吵,隔壁课堂的纠察队报告了校长,校长就咯咯咯地踩着那双响亮的拔佳皮鞋来查堂
了。一听到她的皮鞋声,全堂立刻肃静得鸦雀无声,反把图画老师吓了一跳。
校长直向我走来,厉声地问:“潘希真,你为什
么梳日本头?”我才想起自己的三朵花发髻,却壮起胆子说:“校长,这是古装头,不是日本头。”“不管什么头,做学生都不准梳,而且除了黑色铁夹子,任何有花的夹子都不许别,你难道不知道吗?”我已经吓得哭起来了。坐在后排的沈琪,伸手三两下把我的头发抓开,取下了玳瑁蝴蝶夹。
“给我。”校长又大声地说。
沈琪理也不理,把夹子丢在我的铅笔盒里。
“给我。”校长盛怒地伸手去取。
也不知那来的勇气,我一把将发夹抢在手里,捏得紧紧的。校长说:“我不记你过,但发夹要留在我这里,星期六你回家时还你。你在家里可以戴,外出不穿学校制服时可以戴。但穿制服、别校徽时就不能戴,你记得吗?
”“校长,她的发夹是黑的,跟头发一个颜色,黑的铁夹子可以别,为什么黑的玳瑁夹子不能别,又不是翡翠别针呀!”沈琪毫无忌惮地说。她是班上胆子最大、反叛性最强的。她长得很漂亮,雪白细嫩的皮肤,红红的嘴唇,校长老是冤枉她搽抹胭脂,气得她直跺脚。有一次,她硬是拉着舍监“裘奶奶”(同学们背地里对舍监的称呼)到盥洗室,当着她用肥皂毛巾使劲地擦脸给她看,要她向校长证明,她的白里透红是天生丽质,不是搽粉抹胭脂,因此“裘奶奶”和校长都很不喜欢沈琪。有一次,沈琪从家里带来一只翡翠别针,别在白制服大襟前,被裘奶奶一眼看见,一声不响地就伸手把它摘下来,交给了校长。校长把沈琪叫到办公室,狠狠给她了一顿大菜(我们称训斥为“吃大菜”),说她太贵族气,怎可把贵重首饰带到学校里来,完全忽视校规,要被警告一次。翡翠别针由校长收着,当面交还她母亲。
那次沈琪听训完,就跑到训导主任沈先生面前,振振有辞地说:“戴一下翡翠别针不过是好玩,没有半点炫耀的心意,校长说我贵族气是不公平的,校长自己才贵族呢!皮鞋永远穿名牌拔佳的。”沈先生笑嘻嘻听着,等她说完了,才慢条斯理地说:“校长也知道你是为了好玩,但穿制服戴翡翠别针很不调和,所以说你贵族气。你是学生,自然应当守校规。校长并不受穿什么牌子皮鞋的限制。为了穿的整洁、高雅,她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坚固又美观
的牌子穿。她劝你不要戴别针是要你守校规、不是个人和你过不去。校规不是校长一个人订定的。校规是团体生活的规范,个人的意愿喜好与群体规范有抵触时,一定要牺牲个人的意愿与喜好,遵守群体规范,人类社会才会和谐,才会有进步。做学生时代,就要
养成这种好习惯。你只要多想一想,就不会生别人气了。”我们一群同学,为了关心沈琪,都拥在训导室的门口听。觉得心平气和的沈先生,讲得满有道理,就把气鼓鼓的沈琪拉回课堂。但她一直不开心,所以这次为了我的蝴蝶发夹,她就想起翡翠别针被摘下,刻骨铭心的那件事,因而借题发挥,故意提起翡翠别针。她说话时,一脸的满不在乎。
校长转脸向她说:“我现在不是问你,你用不着
插嘴。”她又盯着沈琪看了半晌说:“你的头发又长过耳根了。星期六回家要剪短,如不剪短,我就请裘先生给你剪。”“裘奶奶,谁要她剪?”沈琪冲口而出。
“你叫她什么?”校长大声地问。
我们都替沈琪捏了一把汗。谁知她马上装出一脸的笑说:“我们都喊她裘奶奶,她照顾我们就像个慈爱的奶奶。你们说是不是呀?”沈琪把“慈爱”二字提得特别响,一对顽皮的大眼睛向我们一眨一眨的,故意要征求同意。我觉得她的受责完全起因于我,就立刻挺身响应:“是啊,我们都喊她裘奶奶。”后面有的同学,忍不住吃吃地在笑。
大家一时都忘了现在是上图画课,也都忘了好脾气的图画老师。回头一看,原来他一个人站在黑板前面,用粉笔画了一幅画,画的是校长生气地瞪着我的三朵花古装髻,蝴蝶发夹却在半空中飞着、一群同学围着拍手。
校长看了一眼黑板,倒没有怎么生气,却是无动于衷的样子,皮笑肉不笑地对画图老师说:“你是艺术家,不会管束孩子。”就转身蹬蹬蹬地走了。
幸运地,她忘了蝴蝶发夹仍旧捏在我手心里。
我们寄宿的同学,八人一间房子,每到周五晚上,熄灯以后,总是坐在床上,摸黑用一条条碎布,把发梢一绺绺扎紧卷起来。裘奶奶的探照灯电筒一照,一个个都躲进被子,把头一蒙。但爱美是女孩儿天性,在被子里仍旧辛苦地把发梢卷好,第二天早上一打开,发梢就向里弯,软蓬蓬的非常好看。因为星期六只有半天课,下午要回家了,走出尼姑庵似的校门,就得漂亮点呀。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