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库存书。未翻阅==京东快递极速发货,京津冀10元,外地15元,京津冀隔日达,五点前付款,当天发货,五点后付款,第二天发货==

85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俊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168M

上书时间2024-05-25

矞来轩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俊峰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05143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4页
  • 字数 30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田野.社会丛书
【内容简介】
洪洞素以大槐树移民故里著称于世,丰富多样的水资源类型和悠久的水利开发史是洪洞区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山西水利社会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田野·社会丛书·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主张从类型学角度开展水利社会史研究,充分挖掘民间水利碑刻和地方文献,结合田野调查,力图从水利社会的角度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提出“泉域社会”等概念模型,是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积极尝试和探索。
【作者简介】
张俊峰,男,1976年生,山西阳城县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近年来着重从水利社会史角度开展区域社会史研究,已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人文社科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明清以来洪洞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第一节从杨侯国到洪洞县
第二节“大槐树”移民与明清洪洞人口问题
第三节历史时期洪洞区域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
第四节洪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种类型

第二章引泉灌溉:以霍泉为中心的洪赵泉域村庄
第一节颇似江南:泉水、村庄与渠系
第二节以水为中心: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型经济
第三节权力中心:水组织与水政治
第四节灌溉不经济:水争端与水权利
第五节权利象征:水信仰与水习俗
第六节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泉域社会的冲突与秩序
第七节新中国初期泉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引河灌溉:以通利渠为中心的临洪赵三县十八村
第一节通利渠开创之谜
第二节无法选择的生存环境
第三节地、水、夫一体化的通利渠水利管理体系
第四节明清以来通利渠十八村地权形态
第五节明清以来通利渠发展中的“内忧外患”
第六节1948年以后通利渠水利秩序的重新调整

第四章引洪以灌:洪水资源开发与地域社会发展
——以明清以来洪洞县河西16渠34村为中心
第一节水碑与水册:洪灌型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第二节洪水资源特性与河西水利开发的时空进程
第三节洪灌型渠道的组织、制度及水利特点
第四节获取水权的途径
第五节洪灌型区域的水神信仰
第六节洪灌型区域的水利争端
第七节洪灌型水利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以“水”为中心的洪洞区域社会
——洪洞研究的典型性及类型学意义
第一节为什么是以“水”为中心?
第二节洪洞研究的典型性
第三节洪洞研究的类型学意义——以“泉域社会”为例
第四节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
第一节多学科共识:通过水来看社会
第二节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第三节水利社会史研究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第四节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