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有点开,如图,没有脱页==京东快递极速发货,京津冀10元,外地15元,京津冀隔日达,五点前付款,当天发货,五点后付款,第二天发货==

150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立庆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173

上书时间2023-05-22

矞来轩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立庆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11707
  • 定价 5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40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明德青年法学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虽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至今已丧失现实合理性和比较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前提、要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均非平面体系内的调整所能弥补。学界诸多有识之士为完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所作的努力相对传统体系虽有重大进步,但又都多少留有遗憾。通过比较英美的体系和梳理德日的体系,《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认为德日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阶层体系虽不完美,却应是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变革方向。此外,全书对四要件理论的主张者对该体系的诸多辩解、对针对三阶层体系的诸种质疑也作了一一回应,并最终确定了《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重构论主张的理念支撑、自我警示及价值依托。
【作者简介】
付立庆,1976年10月生,河北秦皇岛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6年1月)。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生(2004年10月-2005年9月)、客座研究员(2005年10月-2006年9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代表性学术成果:《法治的脸谱》(独著)、《法治的声音》(独著)、《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以目的犯为中心的展开》(独著)、《刑法机制》(合著)等,并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另有随笔若干见诸于《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
【目录】
第一章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犯罪的含义
第二节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犯罪圈的划定及其走向——检讨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的宏观愿景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中国传统犯罪论体系:缺陷之所在
第一节前提缺陷——凌驾于犯罪构成之上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第二节要素缺陷——犯罪客体与犯罪主体要件之反思与消解
第三节结构缺陷之一:缺乏违法性的阶层——兼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体系地位
第四节结构缺陷之二:缺乏责任阶层——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切人点
第五节实践缺陷——缺乏可操作性
第六节功能缺陷——突出保护功能,忽视保障功能
第七节关于中国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针对就传统体系的若干辩解
第八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新近犯罪论体系:学说之介评
第一节犯罪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学说的概况及若干的界定
第二节陈兴良教授的罪体一罪责以及罪体一罪责一罪量的体系
第三节张明楷教授的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
第四节周光权教授的新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
第五节曲新久教授的双层次二元结构的犯罪论体系
第六节黎宏教授的改良论主张——辨析、质疑与推演
第七节张文教授的二元定罪机制及其评述
第八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英美的犯罪论体系:有力的参照
第一节美国犯罪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英国犯罪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英美犯罪论体系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对待英美犯罪论体系的态度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德日的犯罪论体系:历史的考察
第一节前贝林时代的犯罪论体系
第二节贝林的古典犯罪论体系
第三节迈耶的犯罪论体系:新古典体系的先行者
第四节麦兹格的犯罪论体系:新古典体系的代表作
第五节威尔泽尔的目的行为论及其与新古典体系的结合
第六节罗克辛的目的理性体系及其客观归责理论的出笼
第七节近现代日本犯罪论问题的立场演进——以学派之争为线索
第八节近现代日本犯罪论问题的具体展开——以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为中心
第九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德日的犯罪论体系:重构的目标
第一节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正面展开
第二节重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目标定位——二阶层、三阶层还是四阶层
第三节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针对就德日体系的若干批判
第四节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基本面貌——结果无价值、构成要件的违法类型说和主观违法要素的原则否定说立场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重构中国的犯罪论体系:宣言与自省
第一节全书小结
第二节重构论主张的宣言与自省
向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宣战的第三枪(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