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演化及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
¥
14
3.5折
¥
40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铁军 著;郑和荣;蔡立国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5
上书时间2024-12-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铁军 著;郑和荣;蔡立国
-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2
-
版次
1
-
ISBN
9787116051447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40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沉积、构造分析及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及沉降史分析,对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叠加的运动学、动力学特点进行综合研究,对两侧前陆褶皱一冲断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有:①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中、新生代则表现为陆内造山作用;②天山南北两侧为不同性质前陆盆地叠加复合而成的复合型前陆盆地;③天山南、北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沉积相带及沉积物充填,盆地构造沉降在剖面上表现为三段式;④天山南、北前陆褶皱一冲断带与博格达山前陆褶皱一冲断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⑤前陆褶皱一冲断带主要发育的构造样式,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构造带上,这些构造样式呈有序的变化;⑥根据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油气产出和构造带变形特点,指出前缘带及三角构造带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应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前陆盆地稳定斜坡上存在着多层次的岩性尖灭及地层超覆带,有利于大型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本书可供构造地质、油气地质工作者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 【目录】
-
绪言
第Ⅰ篇 天山复合造山带南、北前陆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1 天山复合造山带的形成演化
1.1 西域古地台的解体及原特提斯洋的形成
1.2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及早古生代天山俯冲-碰撞造山带形成
1.3 晚古生代天山南、北洋盆的形成
1.4 晚古生代晚期天山洋盆的闭合及天山复合造山带的形成
1.5 造山后侵蚀准平原化交替阶段
1.6 陆内造山隆升和褶皱-冲断强烈发育阶段
1.7 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构造-地层组合
2 库车前陆盆地演化及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
2.1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南天山洋消减及塔北弧后前陆盆地形成
2.2 陆内造山阶段与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发育
2.3 中、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2.4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
2.5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序次
2.6 平衡剖面分析及缩短量估算
2.7 认识与小结
3 吐-哈前陆盆地演化与构造样式
3.1 区域构造背景
3.2 吐-哈盆地基底特征
3.3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
3.4 盆地沉降史分析
3.5 吐-哈前陆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3.6 吐哈盆地构造剖面的平衡与恢复
3.7 认识与小结
4 准噶尔南缘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4.1 盆地的基底性质
4.2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4.3 准噶尔南缘俯冲-碰撞型前陆盆地演化及特点
4.4 准噶尔南缘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演化及特点
4.5 盆地的沉降史分析
4.6 准噶尔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分析
4.7 构造转换与迁移
4.8 认识与小结
第Ⅱ篇 前陆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与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
5 前陆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
5.1 前陆盆地的剖面结构特征
5.2 前陆盆地动力学分类
5.3 俯冲碰撞型前陆盆地
5.4 弧后前陆盆地(弧-陆碰撞型前陆盆地)
5.5 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
5.6 走滑型前陆盆地
5.7 天山南、北陆内俯冲的影响因素
5.8 关于天山陆内俯冲转换的设想
5.9 认识与小结
6 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及油气控制关系
6.1 逆冲断层组合样式
6.2 褶皱组合样式
6.3 前陆褶皱冲断带对油气形成的影响
6.4 认识与小结
7 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7.1 盆地含油气层系的发育决定了油气产出规模与远景
7.2 盆地改造程度与变形特点决定了油气聚集区带的展布及油气运聚指向
7.3 塔里木、准噶尔、河西走廊盆地主要油气勘探区带及初步评价——以大、中型油气聚集带的发现与突破为主要目标
7.4 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
8 认识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