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正版2024年11月版全新品平装】二战战术手册 : 巷战与火力支援战术
以二战实际战例展现巷战的残酷,剖析火力支援的效力。
¥
39.8
4.0折
¥
99.8
全新
库存50件
作者 (英) 史蒂芬·布尔, (英) 格尔顿·L.罗特曼(著);郑亚博, 郭伟猛(译)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 9787513947176
出版时间 2024-11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24-11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4页
字数 229千字
定价 99.8元
货号 7287
上书时间 2024-11-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品相,原装覆膜 指文图书官方店铺,保证正版
商品描述
国际知名军事出版社“鱼鹰社”独家授权。 专业客观:由英国知名军事作家撰写,并参考了大量英、美、苏、德等国二战时期的作战手册、训练指南和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讲述了巷战和火力支援战术的起源和发展,并配有大量高清历史照片佐证。 深入剖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战例以及数据,深入而清晰地对比和剖析了各国战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和优缺点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详实的军事战术指南,系统地解析了二战时期各国在巷战和火力支援战术方面的实战经验。书中配有大量照片、示意图和详细的分析,为读者再现了巷战的复杂性和火力支援的关键作用。 本书前部分重点论述了二战期间不同国家军队的巷战战术,并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华沙起义等战例为切入点,对巷战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步兵们不仅要在狭窄的街巷中前进,还需灵活应对敌方火力、有效利用建筑掩体,并借助火力支援取得突破。本书后部分重点讲述了连、营、团级的步兵火力支援战术与武器,探讨了美国、英国、德国、苏联等国步兵的组织结构、武器配置与火力支援安排。此外,书中还对机枪、迫击炮、步兵炮、反坦克炮和步枪等多种武器的运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分析了二战时期步兵在巷战和火力支援中的战术应用。也就是说,不同于以战役为中心的战史类书籍,本书是以具体战术为核心的。具体来说,本书详细阐述了德、美、英等国步兵部队在巷战中的实战经验和战术发展,以及火力支援武器在作战中的编组和应用。 作者以大量的战例与丰富的历史资料,全面呈现了步兵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的巷战技巧、火力支援安排及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关键作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战术背后的理论和实际效果。本书是军事爱好者深入理解巷战和步兵火力支援战术的理想读物。 作者简介 ■[英]史蒂芬·布尔 [英]格尔顿·L.罗特曼(著);郑亚博,郭伟猛 (译) 史蒂芬·布尔博士是普雷斯顿兰开夏博物馆的馆长,现居住在英国普雷斯顿。他出生于1960年,拥有威尔士大学历史学(荣誉)学士学位,和斯旺西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伦敦国家军队博物馆和武器部门工作,并参与了一个防御工事项目。他为专业期刊撰写了大量文章,包括一些关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和战术的文章。 格尔顿·L.罗特曼(Gordon L Rottman)曾在美国陆军中服役,后在联合预备训练中心担任特种部队剧本作家,现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他著有《二战步兵火力支援战术》《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艇、步兵和火力支援》《最艰难的骑行》等。 郑亚博,毕业于外交学院政治系,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于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金融系任教,持有人事部二级笔译证书,拥有600万字的军工领域翻译经验。 郭伟猛,对历史和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二战历史。从2017年起尝试涉足军事著作翻译领域,目前已出版的有《从胜利到僵局》、《二战军用飞机图解百科》和《战争论:情报对战争的影响》等书籍。 目录 第一部分 二战中的巷战战术 引言 城市地区的“闪电战” 东线,1941—1944 年 在意大利作战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欧洲西北部的美国陆军 德国,1945 年 结论 第二部分 二战步兵火力支援战术 引言 步兵火力支援武器 火力支援武器的效能 火力支援单位 编制——从班到团 战术使用 战例 结论 引言 巷战——也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建筑物密集区作战”(FIBUA)或“城市地形中的军事行动”(MOUT)—早在《圣经》时代就已出现。将巷战作为一个战术主题加以论述的人,古已有之,古罗马军事家维吉提乌斯(Vegetius)就是其中之一。从中世纪、近代早期到拿破仑时代,血腥残酷的巷战战例不胜枚举。时间来到19 世纪后,在各国军队中,工兵这一兵种开始崭露头角。工兵不仅在围城战中大显身手,还利用其专业能力在普通民用建筑物攻防战中大显神威。1853 年,英国陆军中校杰布(Jebb)在编著《军事科学备忘录》(Aide Memoire to the Military Sciences ,1853 年发布)时,试图针对“建筑物和村庄防御战”这一主题,制订一套普遍适用的科学作战原则。 杰布的主要信条是:如果没有特定的具体目标,部队士兵不应“固守”建筑物密集区;增援和撤退的手段与实际的防御手段同等重要;对于各类大小建筑物,应根据其与总体作战规划的关系做出不同的安排;挑选并调整任一特定的防御措施都是一门“了不起的技艺”,有时候为了取得战术上的成功,牺牲掉某些建筑物也在所难免。在杰布看来,只要是涉及建筑物的防御,无论该建筑物是教堂、工厂,还是乡村别墅,都并无太大区别—只要考虑以下六个因素,就必能出色完成建筑物防御战: (1) 建筑物应能够使防御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 建筑物应当结构“牢固”,并配备维护所需的材料。 (3) 防御者的数量与建筑物的大小息息相关。 (4) 建筑物应具有适合侧翼夹击的墙壁和突出部分,也就是说有阵位可供防御 者向攻击者投送纵贯其队列的火力。 (5) 防御者应尽全力在敌军的进攻路线上设置障碍,使其举步维艰,并应保持 自己的“ 安全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6)防御分队驻守的目标,应与当前的战斗局势相匹配。 1862 年,约翰•F. 伯戈因(John F. Burgoyne)爵士将军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巷战”和“在开放式城镇中进行进攻和防御”的原则,并以插图的形式引用了拿破仑时期和最近的战例。伯戈因所主张的观点极其现实。他认识到,在建筑物密集区展开作战行动时,会面临无休止的“骚扰和暴乱”,并且士兵常常无法区分普通的民众和真正的敌人,这就很难让本方士兵顾及平民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因此,防止队伍失控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是,在获得“可以自由行动的完全授权”之前,指挥官不要带领麾下士兵贸然进入满是敌人或暴乱频发的城镇。在遭遇顽强抵抗时,攻击方“最好部署工兵部队”,并为其配备各种“撬棍、大铁锤、短梯,以及最重要的东西—炸药包”。他们可以沿着连绵的屋外露台行进,破墙而入。同时,步兵还要“分散成一支支小分队,在得到良好支援的情况下投入作战”。步兵可以对着窗户持续开火,以压制向外射击的防御者,从而帮助工兵更好地完成其任务。在某些情况下,将整座城镇付之一炬是很值得推荐的做法。伯戈因的许多观点在1871 年5 月发生的战事中得到了印证,在那著名的“血腥一周”中,法国的凡尔赛军团正是凭借伯戈因推荐的打法,从公社成员手中夺回了巴黎街道。 到一战时,令人厌恶的巷战已历经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这种特殊的战斗形式越来越多地被编入各国的战争法典,并融入正式的军事训练中。在1914年之前,手榴弹就已经成为工兵的标准装备,而现代火焰喷射器也在一战爆发前的十年时间里日臻完善,并于1915 年被大规模投入使用。在英国,查尔斯• 瓦茨(Charles Watts)于1916 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巷战笔记》(Notes on Street Fighting )。此时,英国陆军的狙击手训练不仅包括建筑物密集区作战课程,还拥有接近实战的操练环境。一战结束时,美军教官将这一构想进一步发展完善,引入了闻名至今的“霍根巷”(Hogan’s Alley)概念。根据 J.S. 哈彻尔(J.S.Hatcher)少校的说法,这最初是戴明(Deming)上尉的点子。戴明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他通过建造一些接近实战环境的场地,为部队训练“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1919 年,他回到新泽西州考德威尔市,并在这里搭建了一座“法国村”。在这个村子的后方,有一个靶壕,里面有许多射击结果计分器。每个计分器处都有一个纸板做的人形靶标—有着类似于人的脑袋和肩膀,下面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支着。射击者端着枪在射击点就位后,窗户、墙角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会突然出现一个纸板人,并持续显露三秒时间,然后又消失掉……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练习的难度。 在佩里营区,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也利用“霍根巷”这一概念,向警察和平民传授类似的城镇战斗技能。 西班牙内战是1939 年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次真正完善巷战技术的机会。例如,在1936—1937 年马德里保卫战中“锻造”的一些方法后来传到了英国军队—这些方法都是由国际纵队和国民军共同摸索出来的,随后又通过军校的授课加以传播。士兵们需要学习的科目包括爆破、设置路障和城市狙击。不过,最重要的经验还是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协调运用装甲车辆、飞机和“游击”战术。汤姆• 温特林厄姆上尉(他是一位一战老兵,曾负责指挥第15 国际旅中由英国人组成的第57 营,后来因在哈拉马的战斗中负伤而回国)认为,在面对新的武器时,步兵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让自己“隐形”,而城市街道为其提供了最好的掩蔽——既不会被敌人的肉眼所看到,也不会被天上的飞机和地上的坦克注意到。飞机和坦克所携带的弹药是不可能在一次任务中就摧毁整座城镇的,即使它们能够将某一个地区夷为平地,那里的守军仍然可以依托残垣断壁进行战斗。将一座城市彻底夷为平地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任何现代机动部队或发起“闪电战”的军队所能投入的时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