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初拓本,现藏河南图书馆,豆卢寔墓志,72厘米,拓工很好,保存极佳!​豆卢寔,大业八年,卒于隋炀帝伐辽东军中。 目前原石部分磨泐厉害,残缺多字,看最后一图比较一下。“豆卢寔以平辽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说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应该是取得了一定胜利,要不然他不会有心情封赏有功将士。

5800 八品

仅1件

陕西渭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尺寸72 × 72 cm

上书时间2024-12-30

  • 最新上架
072703汉吉语名砖“封万年” 整砖拓片 一纸,与清.大家陈介祺藏拓同款,比陈的更精美,档次更高,因为这是个整砖所拓,陈的是个残砖拓。后两图为朋友题跋作品,作为参考题跋用,非本次拍卖品! 纸张尺寸45×93厘米,适合题跋!
072703汉吉语名砖“封万年” 整砖拓片 一纸,与清.大家陈介祺藏拓同款,比陈的更精美,档次更高,因为这是个整砖所拓,陈的是个残砖拓。后两图为朋友题跋作品,作为参考题跋用,非本次拍卖品! 纸张尺寸45×93厘米,适合题跋! ¥150.00
一十五种汉文字铭文镜拓,纸张尺寸四尺四开,都是精拓,保证原物原拓!
一十五种汉文字铭文镜拓,纸张尺寸四尺四开,都是精拓,保证原物原拓! ¥2500.00
隋末农民起义将领、吴王杜伏威墓志拓片,一套两张,墨拓部分51厘米。制作于贞观五年。 杜伏威(584年—624年),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中国隋末农民起义江淮义军领袖。武德五年(622年),被征入朝,留居长安。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称奉伏威之命起兵反唐,于丹阳(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宋,修兵聚粮,武德七年(624年)为唐将李孝恭所
隋末农民起义将领、吴王杜伏威墓志拓片,一套两张,墨拓部分51厘米。制作于贞观五年。 杜伏威(584年—624年),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中国隋末农民起义江淮义军领袖。武德五年(622年),被征入朝,留居长安。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称奉伏威之命起兵反唐,于丹阳(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宋,修兵聚粮,武德七年(624年)为唐将李孝恭所 ¥650.00
陕西官方,唐肃宗外孙、薛仁贵后人洛阳县尉薛钜墓志拓片,墨拓部分51厘米。季弟兴平县尉薛钊书丹。 薛钜为唐肃宗外孙,其母是史上有名的宁国公主李婼,一嫁杨国忠外甥郑巽,二嫁志主父亲薛康衡,三嫁与回纥可汗默延啜。在历史上,宁国郡主虽然中意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但因为政治原因身不由己。 志主薛钜,高祖薛仁贵,曾祖陈州刺史赠同州刺史薛毅,祖陈留太守薛江童,父驸马都尉薛康(衡)。
陕西官方,唐肃宗外孙、薛仁贵后人洛阳县尉薛钜墓志拓片,墨拓部分51厘米。季弟兴平县尉薛钊书丹。 薛钜为唐肃宗外孙,其母是史上有名的宁国公主李婼,一嫁杨国忠外甥郑巽,二嫁志主父亲薛康衡,三嫁与回纥可汗默延啜。在历史上,宁国郡主虽然中意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但因为政治原因身不由己。 志主薛钜,高祖薛仁贵,曾祖陈州刺史赠同州刺史薛毅,祖陈留太守薛江童,父驸马都尉薛康(衡)。 ¥1500.00
官方藏石,旧藏唐玄宗顺妃韦秀墓志拓片,一套两张,拓工好,书法好,新原石破损,志盖底部纸张有裂开,基本不影响。 顺妃韦秀,为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之女永寿公主的女儿,“ 皇考鐬,驸马都尉,尚永寿公主,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太仆卿、右金吾将军,食实封二百户,封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兖州都督”,开元六年入宫成为唐玄宗的顺妃,大家不用管辈分问题,李唐不在乎这个。开元二十八年冓疾薨于北宫。
官方藏石,旧藏唐玄宗顺妃韦秀墓志拓片,一套两张,拓工好,书法好,新原石破损,志盖底部纸张有裂开,基本不影响。 顺妃韦秀,为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之女永寿公主的女儿,“ 皇考鐬,驸马都尉,尚永寿公主,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太仆卿、右金吾将军,食实封二百户,封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兖州都督”,开元六年入宫成为唐玄宗的顺妃,大家不用管辈分问题,李唐不在乎这个。开元二十八年冓疾薨于北宫。 ¥2200.00
大唐善业泥拓片,纸张尺寸20×69厘米。弥勒佛高肉髻,修眉细目,大耳下垂,着袒右袈裟,倚坐于带梯形椅背的束腰方座上,双手持禅定印,足踏覆莲座。左右胁侍菩萨头戴三叶冠,佩项饰,双手合十于胸前,披帛绕肩后下垂呈“S”形,下着裙贴体,立于莲花座上。弥勒佛头部上方为华盖,华盖两侧垂下花蔓枝叶。佛、菩萨皆带头光。善业泥背面有界栏,印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12字阳文,竖3列,列4字。
大唐善业泥拓片,纸张尺寸20×69厘米。弥勒佛高肉髻,修眉细目,大耳下垂,着袒右袈裟,倚坐于带梯形椅背的束腰方座上,双手持禅定印,足踏覆莲座。左右胁侍菩萨头戴三叶冠,佩项饰,双手合十于胸前,披帛绕肩后下垂呈“S”形,下着裙贴体,立于莲花座上。弥勒佛头部上方为华盖,华盖两侧垂下花蔓枝叶。佛、菩萨皆带头光。善业泥背面有界栏,印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12字阳文,竖3列,列4字。 ¥300.00
清早期满文残石拓片,3540厘米,纸张尺寸58100厘米的,很方便题跋。大约意思是:石头是顺治年间的,多次提到孝庄皇太后,还提到清兵入关的时候,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几场战争。 共16列,大约内容如下: 01 、端庄 承当 (承懿) 02 、德 尊 (抬举德行) 03 、这样 成为 恩 祖先 得到 福气 (恩泽祖先) 04 、来战 相对 敌人
清早期满文残石拓片,3540厘米,纸张尺寸58100厘米的,很方便题跋。大约意思是:石头是顺治年间的,多次提到孝庄皇太后,还提到清兵入关的时候,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几场战争。 共16列,大约内容如下: 01 、端庄 承当 (承懿) 02 、德 尊 (抬举德行) 03 、这样 成为 恩 祖先 得到 福气 (恩泽祖先) 04 、来战 相对 敌人 ¥200.00
唐代陆珙墓志拓片,墨拓部分大约35厘米。制作于开元廿年,书法极好,此志目前有翻刻的,所以拓了下面的花边,以作防伪之用。志主是唐大臣、“方外十友”陆余庆长子,宰相陆元方从孙。 志主“尚儒学、好刀剑”,弱冠孝廉擢第,调补都水监主簿,登封县丞,汝州郏城令,几三迁至京兆府法曹参军。 由志末记载“嗣子潤、洽、津等懼陵移而谷徙”,知道他有三个儿子陆潤、陆洽、陆津,可补陆氏世系。
唐代陆珙墓志拓片,墨拓部分大约35厘米。制作于开元廿年,书法极好,此志目前有翻刻的,所以拓了下面的花边,以作防伪之用。志主是唐大臣、“方外十友”陆余庆长子,宰相陆元方从孙。 志主“尚儒学、好刀剑”,弱冠孝廉擢第,调补都水监主簿,登封县丞,汝州郏城令,几三迁至京兆府法曹参军。 由志末记载“嗣子潤、洽、津等懼陵移而谷徙”,知道他有三个儿子陆潤、陆洽、陆津,可补陆氏世系。 ¥150.00
唐朝诗人王鲁復自撰文墓志拓片,一套两张。此志为王鲁復去世前一年,自己给自己撰文墓志,比较罕见。王鲁復一生写了二千七百多首诗,可惜现存只有四首半。文字部分42x42cm,用纸四尺斗方。 此志小楷书意在欧柳之间,结字稍散漫,但因此没有拘滞的毛病,论书法属中上之品。 大中二年(八四八)五月二十三日卒,同年十月初五日葬,标题下有小字说:“未终前一年自号知道先生,撰遗志文。”故知墓志的主
唐朝诗人王鲁復自撰文墓志拓片,一套两张。此志为王鲁復去世前一年,自己给自己撰文墓志,比较罕见。王鲁復一生写了二千七百多首诗,可惜现存只有四首半。文字部分42x42cm,用纸四尺斗方。 此志小楷书意在欧柳之间,结字稍散漫,但因此没有拘滞的毛病,论书法属中上之品。 大中二年(八四八)五月二十三日卒,同年十月初五日葬,标题下有小字说:“未终前一年自号知道先生,撰遗志文。”故知墓志的主 ¥3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豆卢寔本人史料记录很少,从墓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生轨迹:
1 出使陈国探敌情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豆卢寔兼通直散骑常侍,与薛道衡出使南朝陈国。此时,隋文帝已有统一天下之志。这次出使,其中有一意图就是观察陈国的情况,这是豆卢寔的主要任务。在南朝,他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后主陈叔宝非常喜爱豆卢寔,还赠送他一部《春秋》、两副良弓。这是因为他能文能武,故所赐之物有史书、有良弓。回国复命,豆卢寔向隋文帝详细陈述了在陈国的所见所闻,认为陈国上下腐朽奢靡,防务懈怠,陈国灭亡已是必然。隋文帝得到这些信息甚喜,更加坚定了灭陈统一的决心,称赞豆卢寔“称职”。《隋书·高祖纪》:“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十一月,遣兼散骑常侍薛道衡、通直散骑常侍豆卢寔使于陈。”史书与墓志所记完全符合。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豆卢寔担任中书舍人(为避隋文帝父杨忠之讳称内史舍人),负责起草诏书,他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好几年。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任尚书兵部侍郎。豆卢寔对兵法深有研究,精于作战,训练士兵也颇有心得。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又任秦州总管府司马。后因继母去世丁忧辞职。但就在当年,皇帝即下诏书,让他复职为秦州总管府长史。守孝期间因情况特殊,国家急需人才,皇帝不得已诏令复职者,古称为夺情、权夺。秦陇一带乃形胜之地,兵家必争,但民风不良,百姓难以管理。豆卢寔任职期间,得到皇帝特许,可以便宜从事,入朝也不需得到准许。豆卢寔恩威并举,很快就使民风得到改善。因功授予仪同三司,以表其功。此后他又奉命在成州煮盐,这也是重任在肩。古代盐属于国家专卖,是国家重要财政收入之一,民间不准私自经营。
2 繁荣新都立大功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东巡并认真考察了古都洛阳,优越的地理条件及形胜深深吸引着这位新皇。他认为洛阳地处天下之中,远比地处偏西的长安优越,遂下令营建新都洛阳,以均全国之赋役。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一座宏伟而崭新的都城就营建完成。
          为了使新都迅速繁荣起来,隋炀帝诏令天下富豪迁徙到洛阳。这一史事过去只是出现在文献中,《豆卢寔墓志》是唯一印证此事的石刻资料。豆卢寔积极响应皇帝号召,并认真执行,仅他所招募的迁洛富户就多达万余家,且率先来到洛阳,对隋炀帝迁都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难度极大。中国人自古至今故土难舍情结极深,要让他们不远千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活,即便那里是都城,也是极其不易的。富人万余家,要计算总人口,可能要达到至少十几万。豆卢寔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难以想象。可能就是因为这一贡献,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他出任黄门侍郎(《隋书》说开皇中,当以墓志为准);当年又改授东京尚书右丞,加朝议大夫;次年,改授右候卫护军郎将、右候卫郎将,授通议大夫。
3 随帝征战死辽东
隋炀帝从大业七年到大业十年间,曾三次兵伐东北高丽国。大业三年,炀帝巡幸突厥启民可汗大帐时,正遇高丽使臣也在那里。炀帝命其回国后,让高丽王高元迅速入朝进贡。高元并未遵从。因此,炀帝心中非常不满,遂产生攻打高丽之念,随即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负责营造大船300艘,以备攻伐之用。大业七年,炀帝下诏亲征高丽,征调江淮以南民夫、船只,从黎阳仓、洛口仓运米到涿郡,船舶相连千余里,源源不断向东北运送兵甲及攻城器具。次年正月,在涿郡集合各路人马113万,号称200万,后勤供应人员则成倍于之。大军出发时,一批紧接一批,前锋部队出发40天,最后一批才出动,军旗绵延千里,古今出师之多,从未超过此次。隋军来势汹汹,三军渡过辽河,分道包围高丽城池。但炀帝又下令,如果高丽投降,就不要再攻打,要好言安抚。因此,每当城池将破,高丽人就请降,隋军只得停下,去报告炀帝,敌人便趁机重整旗鼓,加紧备战,然后再与隋军决斗。如此三番,隋兵师疲粮尽,高丽人则乘机出击,故隋兵屡遭大败。七月,宇文述等九军败绩萨水,生还者仅2000余骑,物资器械数以万计,丧失殆尽。隋大业九年春,隋炀帝二次亲征高丽。四月渡辽水,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从东莱渡海,宇文述、杨义臣从陆路,共攻平壤,并派兵攻打辽东城。双方多次激战,死伤甚众。恰在此时,隋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并迅速南下攻打东都洛阳。炀帝在前线急速率军返回,军资、器械堆积如山,全部弃而不顾。隋兵撤退时混乱无纪,高丽兵将趁机出击,从背后袭击,隋军伤亡惨重。第二次征高丽再告失败。隋大业十年二月,炀帝再议伐高丽。此时,天下已乱,全国农民起义蜂起,各地被征调之军,到处受阻,没能按期到达,途中逃跑者更是不断。七月,隋炀帝驻兵怀远镇,恰逢饥荒,军中粮荒,各军互相抢夺,又加疾病流行,因此无法进军,恰遇高丽王遣使请降,炀帝只好乘机下令班师,但仍命将帅做好准备,随时听命出征。豆卢寔作为第二军海冥道副将,率领禁兵,跟随隋炀帝征高丽,当在前两次。墓志说他栉风沐雨,身先士卒,关心部下,人人愿为他效死,他率部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墓志没有具体说豆卢寔是在哪些战斗中取得的战功。然而,不论他取得多大战功,但整个战役是以失败告终的。在第二次征高丽时,年已六旬的豆卢寔,终于没有熬过艰苦的条件,隋大业九年八月四日卒于征战中的军府之中,十月三日归葬洛阳北邙山,算是魂归故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