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雍正刻本《明史稿》(存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八卷,志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卷,列傳第一百七十二至第一百七十六卷,列傳第一百六十二至第一百六十五卷,志第七至第十卷)共五册,敬慎堂本,王鸿绪,万斯同著,木刻,不完整

400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鸿绪,万斯同

出版人敬慎堂

年代雍正 (1723-1735)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8.9 × 17.7 × 4.5 cm

册数5册

上书时间2024-05-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如图所示
商品描述
简介:《明史稿》是一部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横云山人明史稿。它是清代官修《明史》的前身,成书早于《明史》。《明史稿》共「310卷」,包括本纪19卷、志77卷、表9卷、列传205卷。《明史稿》的主要作者是「王鸿绪」和「万斯同」,两人都是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王鸿绪曾任《明史》总裁,万斯同是他的助手。他们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分别向清廷呈上了《明史稿》的两个版本。其中,雍正元年(1723年)敬慎堂刊本《明史稿》是最为完整和流传最广的一本。
影响:《明史稿》虽然没有得到清廷的正式批准,但是它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明史稿》的内容比《明史》更为详实和客观,有许多珍贵的史料和评点,在《明史》中被删减或修改了。《明史稿》也为后来的《明史》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乾隆初年刊定之《明史》,以大多出于万斯同之手的《明史稿》为基础编成。《明史稿》是中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明史》,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这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史学成就,也是一段不可忽视的史学传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如图所示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