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
12.37
4.4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吾淳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F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吾淳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59670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史研究中,儒家伦理的社会实现一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理论思想即等于社会实践。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作者历经多年,对儒家伦理究竟如何可能的问题做了专门和深入的研究,这包括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思想究竟是如何向社会传播的;最初作为精英的理论究竟如何能够转变为大众的实践;伦理思想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儒家伦理思想从发生、成熟到最终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或什么样的过程等等。《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正是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思考。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作了鸟瞰式描述,依次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着重指出宋以前中国社会的伦理是比较薄弱的,这可以在社会史和教育史研究中得到证明。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也对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伦理的一般状况做了比较考察,指出了普遍伦理得以可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再有孔子孟子与荀子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荀子与黑格尔的伦理思想则多有共同之处,这些在《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都得到较深入论证。另《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还附带考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虽是一部论文集,但全部论文共形成八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严密而清晰。
- 【目录】
-
绪论
第一篇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概念
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一、伦理界说
二、作为参照:犹太教伦理何以可能
三、早期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四、非强制特征
五、非大众倾向
六、早期儒家伦理得以展开或实现的基石或平台问题
关于儒家伦理讨论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一、伦理与德性
二、实践与思想
三、应当与可能
四、大众与精英
五、他律于自律
六、早期儒家与后期儒家
第二篇 古代中国伦理阶段之鸟瞰
先秦时期伦理道德生活的走向
一、周代:周公以王族为主体的道德指向
二、春秋末年至战国中期:孔子与孟子道德思想的精英定位
三、战国晚期:荀子伦理学说的大众关怀
汉唐时期与宋以后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一、汉唐时期中国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二、宋以后中国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三、善恶二元人性理论对于社会基层伦理的深刻影响
第三篇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商周时期的“德”观念与儒家伦理的思想准备
一、家族伦理
二、政治伦理
三、个人德行
四、敬德与保民
五、敬德与受命
六、和谐观念
七、内圣外王思想的原初模型
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一、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二、儒家伦理的道义原则
三、儒家伦理的思想原则
四、儒家伦理的至善原则
五、儒家伦理的自律原则
……
第四篇 汉唐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第五篇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第六篇 问题的回答
第七篇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
第八篇 中国当代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