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超越——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
27.63
3.1折
¥
88
九品
仅1件
作者金辛迪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多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金辛迪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88031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页
-
字数
325千字
- 【内容简介】
-
作者基于系统的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知识,构建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知识的不可遗传性之“人存在的二重限制性”(亦称“二重限制性”),以及基于人之二重限制性的原初平等(亦称“二重限制性平等”)这对极具解释力的新概念。随文理逐层展开,作者首先对人际差异与平等进行了一般性哲学解释,对近现代平等理论进行了三阶段划分,并设定“四要素分析框架”论证了当代平等理论的主要特征,继而沿用该框架对“二重限制性平等”进行了理论定位。作者进一步论证了“二重限制性平等”的意义,并对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工程等前沿科技应用对人的“二重限制性平等”所带来的实在挑战和未来挑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倡议和解决方案。
- 【作者简介】
-
金辛迪,曾用名金玉汝,出生于陕北清涧,成长于西安长安。先后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博士。辛迪博士拥有丰富的近二十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医疗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在外报刊发表文章及作品十余篇。著有人文社科著作有限与,诗文著作玉泉集。
精彩内容:
章差异与等
1.1人际差异的本源
1.1.1差异的本质、特征与类型
依据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的“差异律”①,自然界里不存在两个接近一样的东西。莱布尼茨21岁博士,先后“被五个欧洲王室所雇佣”②担任皇家顾问,被罗素称为“千古绝伦的大智者”③,他在宫廷授课时的一句名言被广为流传:“一个花园里找不到两片接近相同的树叶”④,即使是在皇帝的花园。同样,两个同胞胎双生子婴儿,即使再相似,其指纹也不会接近相同;在全球70亿人中,也找不到两个接近相同的人。这是差异。
差异即是万物生而不齐,它是个体自生、自为的存在,它既是个体自由存在的起点,亦是个体自由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差异是个体的客观自然存在,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亦无法接近消除。
差异的本质和特征普遍地表现于人际差异的方方面面。恰如森所说的,这是“人际相异(human diverity)的经验事实”⑤。只要人类存在,人们无法抗拒来自:(1)所处外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如因为地理纬度、气候、可经济化自然资源、便于传播化的地貌地形等差异所决定的贫穷落后地区与富饶便利地区;(2)所持个体生命禀赋的差异,如健残、寿夭、强弱、高矮、美丑、慧拙①,也即天生的体征形态、感知觉功能、自然状况等不同;(3)原生家庭的差异,如父母家庭的贫富状况与受教育环境、古代社会的地位尊卑等级、现代社会上中下社会阶层;(4)进入社会后所必须面对的新的人生运气、新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变化的差异。这是外部客观自然环境,人类智慧生物本身,人的家庭、运气和人类社会所施于人身上的无法消除的人际差异,是人一生所无从回避的差异。
在造际差异的诸多因素中,在宏观层面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自然环境差异;在个体层面上,给人们带来巨大而深刻影响的是人从出生开始被决定了的、不同起点的生命禀赋差异;在社会层面上,则是人的原生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差异,当人进入社会以后,又不得不面临的人生运气差异,以及由社会经验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地位差异和财富差异。外部自然环境差异、个体生命禀赋差异、原生家庭差异、进入社会后的新的运气差异及社会地位和财富差异,均是人一生所无从回避、必须承受的差异。差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法消除。可以说,人在差异中出生,在差异中成长,由人组成的社会又固化和放大了差异,形成了地区群体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人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充满了差异的世界,差异更像是世界的本源面目,差异是客观的、本源存在的。
下面,为了揭开人际差异本源的真实面目,本书将对形成这些人际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我们将探究:为自然环境差异提供相关解说的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和地理理论以及相关宏观经济学研究成果,为生命禀赋差异提供相关解释的近现代基因遗传理论,一些有关原生家庭差异、社会不等、财富不等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尤其是近30年以来出现的、基于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不等问题的量化历史分析的近期新成果。
1.1.2无法抗拒的自然环境差异
在地球时空意义上说,自然环境差异是普泛而的,仿佛一种人类命运的决定论,是种族、民族、差异的根源,亦即人类群体差异根源,非人类主观意志和理选择可以左右。一些非常有名的历史和地理理论、地缘理论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论证。
自然环境差异与区域发展程度及速度
种理论认为,环境差异影响了处于地球不同维度、不同轴线走向的大陆文明之间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即使处于同一大陆区域,地理维度、气候、可经济化自然资源、便于传播化地貌地形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与速度的差异,通俗地说,是由于这些差异决定了贫穷落后地区和富饶发达地区。这是宏观层面上的人类群体差异的环境决定因素。
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toynbee,18891975)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对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提出了“文明不是由于舒适而是恶劣的环境条件所致”①的观点,并且认为,这种恶劣环境对人类所提出的挑战要“适度”,要在人类可以回应的能力范围之内。自然环境过于舒适,则无法产生文明;自然环境过于严峻,则会毁灭文明。北温带是可以为人类提出适度环境挑战的区域,所以古代文明、世界独立发明粮食生产的地区都产生于北温带。汤因比归纳结了23个古代文明样本,对其进行了察,并据此提出了“环境适度挑战→文明成功回应”的文明发展理论。汤因比的这一理论后来被进一步结和提升为“北纬30度地理及气候决定论”。
p2325
- 【目录】
-
导论
为什么写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告诉你什么
本书的三个看点
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概要
章 差异与等
1.1 人际差异的本源
1.1.1 差异的本质、特征与类型
1.1.2 无法抗拒的自然环境差异
1.1.3 不同起点的生命禀赋差异
1.1.4 原生家庭、运气以及社会地位和财富差异
1.2 追求等的永恒
1.2.1 等的论证:反对及支持的各种理由
1.2.2 从差异到再衡的差异(等)
1.2.3 抗议不等的三类反向天然心理情感
1.2.4 渴望得到同等尊重的正向天然心理情感
1.2.5 由人际相同所催生的等心理情感诉求
1.3 如何对待差异赋予了等不同的历史内涵
1.3.1 看待差异与等是一个位置境界问题
1.3.2 对待差异与等是一个应然规范问题
1.3.3 式对待:精神的等
1.3.4 封建等级式对待:差序等级的等
1.3.5 近现代自由等式对待:人权的等
第2章 近现代等理论发展的三阶段
2.1 近现代等理论的发展:分析框架与划分依据
2.1.1 本书所设定的等理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
2.1.2 本书所设定的近现代等理论的三阶段划分依据
2.2 阶段:权利等的确立与实现
2.3 第二阶段:对经济等的追求及二战后福利的建成
2.4 第三阶段:正义之等重归理论视野并占据核心
2.4.1 当代等理论的发端
2.4.2 当代等理论的三大特征
第3章 二重及其等
3.1 生命的有限
3.1.1 人必有一死
3.1.2 被了的生命时限
3.2 认知的不可继承
3.2.1 认知的可及领域限度与可存续限度
3.2.2 何谓认知的不可继承
3.2.3 毕生认知累积,或可传承,不可继承
3.2.4 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结构
3.2.5 基于符号语言建构的认知,不可继承
3.3 二重概念
3.4 二重等概念
3.5 二重等:从事实到价值之辩
3.5.1 对为什么要等的论证说明
3.5.2 对二重的论证说明
3.5.3 对二重等的论证说明
3.5.4 如何连接“相同事实”与“等价值”
3.6 二重等:图景位置与分配原则
第4章 二重及其等的意义:有限与
4.1 人建构的动力
4.1.1 人的两个支点:谦卑与
4.1.2 人解析:欲→利→德
4.1.3 人建构:有限→→无限
4.2 知识创新的源头
4.2.1 知识的个人独有
4.2.2 认知发生与认知
4.2.3 认知历史动态与认知
4.3 人际正义等关系的根基
4.3.1 天然的人际差异调节器
4.3.2 以往人类社会正义等关系的底线保障
第5章 二重及其等的突破分析
5.1 生命科学两大高峰及其工程技术应用
5.1.1 已进入广泛应用的基因工程
5.1.2 脑研究计划与智能工程热潮
5.2 守护抑或告别存在的等
5.2.1 挑战1:寿命鸿沟及其扩大化与固化
5.2.2 挑战2:人工智能的几种未来场景
5.2.3 守护抑或告别存在的等
第6章 二重及其等的突破应对
6.1 理论和理念倡议
6.2 技术应用倡议
6.3 社会应用倡议
6.4 结论
参文献
附录a 人论的递嬗流变及核心问题域
附录b 知识分类及人类认知历史动态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