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记忆2:大事件小细节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
7.6
2.2折
¥
35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凡、东平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有3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凡、东平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170872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2页
-
字数
2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许多风云人物,许多重大事件,粗线条地勾勒是很难让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的。而一些大人物的小故事,大事件的小细节,颇能说明一些问题,颇能印证一些真相。《红墙记忆(2):大事件小细节》通过当事人、见证者的回忆、口述等一手资料,披露了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新中国一些重要人物工作、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小事,展现大人物们独特的性格情操,也连缀起一些历史的断链。全书文字平实流畅,为读者了解新中国往事提供了宝贵资料。
- 【目录】
-
第一章进驻中南海——中央机关大搬家
1.伍云甫是行政处的处长,中共领袖及其核心机关的后勤工作,全归他调度和管理/毛泽东把自己用的一种叫“吉硅卜拉多”的进口药,给了熊天荆
2.中共中央办公厅是首脑的耳目及信息传输的中枢,这个系统创始于延安/跟随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以后,机要室的工作人员忙得没日没夜
3.书记处政治秘书室的名称曾几度变换/几位大秘书都在政治秘书室挂个名/政治秘书室对内改称秘书组,由江青任组长
4.毛泽东住所附近竞有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毛泽东提醒全党:严防反革命的报复
5.供给领袖们的食品都要化验的制度,是苏联专家要求建立的/毛泽东得知摄影师侯波是山西夏县人,称她为“关云长的老乡”
6.蜈蚣桥是中、南两海的分界,也是警卫区域划分的界限/整个中南海内,共分甲、乙、丙、丁四个区/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专车,都放在交通科这里
7.中央军委将办公地点选在了居仁堂/抗战胜利后,李宗仁、傅作义也都曾在居仁堂办公/聂荣臻在此主持工作,每天都在早晨8时,准点走进办公室
8.在怀仁堂附近,有几个以某某堂命名的院落,中宣部机关就坐落在这些院子里/毛泽东很重视一手抓武装,一手抓宣传
第二章受阅飞机携带实弹的内情
1.周恩来透露军委已在考虑正式绘制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一位苏联军官大发雷霆,责怪我们不该滥用苏军的机徽
2.李裕遂成为参加开国大典空中警戒的地面指挥之一/命令传来:开国大典要有飞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3.飞机试飞,政协代表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来骚扰了,不免有些紧张/检阅时,一旦有蒋军飞机迫近,领袖们立即下到天安门的门洞里躲避
4.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飞机竞带有实弹,在世界航空检阅史上绝无仅有/地面指挥所里还有三位关键人物
第三章中国自制飞机的幕后消息
1.李富春告诉段子俊:中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局/毛泽东说: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机
2.周恩来说: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赴苏联谈判代表团由何长工、段子俊、沈鸿三人组成
3.刘亚楼不愧是主持过司令部的老参谋长/刘亚楼说:可以问他们需要多少钱,要记账还是给他们大豆?
4.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带着几分狡黠说:这笔生意不太容易做呀/毛泽东一个电报,斯大林一批准就解决了
5.每逢谈判涉及一些关键数字或需要拍板时,代表团都要致电周恩来/周恩来说:要算账,他们是一个卢布都不舍的
6.苏联外长风趣地说:希望你带两个空军团来,在红场降落,请斯大林同志检阅/段子俊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奉命筹建中国航空工业的
7.周恩来拍板,航空工业管理局先设在沈阳/波斯别霍夫等率苏联顾问团和专家来华
8.苏联总顾问说:我们政府交给我的任务是修理飞机,对制造飞机无权发表意见/瓦西列夫对中国航空工业起步是功不可没的
9.陈云说:把航空工业放在优先地位,我看不会犯政治错误/李富春亲自与波斯别霍夫做了交谈
10.粟裕提议:飞机制造的重点,应放到米格飞机上来/聂荣臻、李富春联名给毛泽东及中央书记处打报告/毛泽东大笔一挥,“照办”
11.苏联顾问在轰炸机制造问题上,始终不吐口赞同/周恩来一心惦记着轰炸机的制造
12.周恩来在西花厅办公室,召集解决航空工业发展问题的会议/周恩来批评说:空军抽调试飞人员工作进行得太慢
13.高岗大力支持发展航空工业/朱德说: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不能看到自己制造的飞机保卫领空呢?
14.跑道起飞线上,3架军绿色的飞机翘首待飞/试飞成功,四局收到了毛泽东的嘉勉信/周恩来亲自批准,奖金两万元,鼓励试制单位
第四章毛泽东要建一支千人军乐团
1.毛泽东对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说:天安门广场这么大,应该成立一支千人的军乐团才相称/中央政府专门批了80亿作为军乐团建团费
2.毛泽东说:咱们的军乐队,还是用西洋乐器,不必敲锣打鼓吹喇叭/周恩来指示:以后大会堂重要演出,一定要有军乐团的节目
3.军乐团里不乏出色的指挥家/内声部谁差半个音,吕蜀中一下就能听出来/被指挥的人里,有的人于海当初还叫过叔叔
4.于海是军乐团里最年轻的演奏员,他有幸为三代领导人演奏/在邓小平的追悼会上,3分钟的《哀乐》要求2分55秒演奏完毕
5.方队精准地用8分30秒通过天安门广场,创下世界阅兵史上的奇迹/将军们发问:正拍怎么全落在部队的右脚上,在左脚才对嘛!
6.国务院的领导问:《国歌》奏完了,怎么国旗还没有升到顶?/于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国歌》多年依循的结尾处进行了改动
7.在一个半小时的预演中,联合军乐团竟然晕倒了60多人/在50年大庆的阅兵和游行过程中,选定的演奏乐曲共有35首
8.西哈努克亲王握着于海的手说:把我创作歌曲时的内心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了!/莫尼列王后邀请“舞盲”于海共舞
9.江泽民主席说:我想请你们再为奥地利贵宾们演奏一遍《蓝色多瑙河》,行不行呀?/于海发现江主席好像对抒情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心有偏爱
10.外交部长唐家璇说:军乐团演奏好一首歌,比我们写一篇文章还重要/国防部长迟浩田为军乐团题词:奏起雄壮军乐,扬我国威军威
11.芬兰女议长竖起大拇指:“不是非常好,是最好!”/组委会秘书长将象征军乐节最高荣誉和褒奖的会旗,赠给解放军军乐团
第五章中南海文工团的来龙去脉
1.中南海文工团最初筹组之际,毛泽东曾批示反对/总政副主任萧华给毛泽东写报告检讨错误
2.没有彭德怀同意,中南海文工团就根本无法组建/把中南海文工团的撤销和彭德怀联系在一起的原因/空政歌舞团独家包揽了“中南海任务”
3.文工团所在的万善殿里,藏着一些关涉皇帝的秘辛/文工团员练习发声被人打断,怕影响毛泽东休息……
4.中南海文工团参加的第一次舞会,是中央机关的露天舞会/吴凤君鼓足勇气邀请毛泽东跳舞/毛泽东说:你还是江青的老乡呐
5.毛泽东很愿意和文工团员接触,这是他了解社会情况的又一条渠道/卫士们想劝毛泽东休息一下,但被回绝,李银桥只好让文工团员劝说毛泽东
6.文工团有时也会跟随中央领导们,一起到北戴河海滨/毛泽东好像已经不是在谈论游泳,而是在讲哲学
7.毛泽东在与文工团员临别的舞会上说:我也很舍不得你们走啊!/在舞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已经不再沉湎于感情
第六章周恩来呕心沥血保护古建筑
1.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图,派人秘密与古建筑学家联系/梁思成和林徽因用红色的铅笔把他们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一一圈出来
2.古建筑文物的抢救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来/文物局长郑振铎亲笔写了一封信,通过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给周恩来
3.50年代,由于马路的方案设计欠考虑,差一点将团城从北京地图上抹掉/周恩来决定,将国务院中南海西北角的围墙向南移十数米
4.1956年6月,北京明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被雷击着火/祾恩殿是全国唯一的巨型楠木大殿
5.“文化大革命”中,建设部门以修建地铁为由,要将北京古观象台拆毁/周恩来在当时极端混乱、困难的条件下,亲自找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
第七章天安门广场规划和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是怎样诞生的
1.天安门广场的部分规划是经毛泽东确定的/许多年以后,陶宗震才得知这样要求是为了紧急时刻能在长安街上起降飞机
2.苏联顾问穆欣说:啊哟!天安门广场比红场大八倍!我们的中国兄弟真是个大力士……
3.贾星五说:国家大剧院不能对着人民大会堂,必须迁出天安门广场/打通南池子延长线的规划,因罗瑞卿对拆公安部新大楼有意见而搁置
4.周恩来在国庆前夕做出指示:发动青年参加国庆工程各大项目的方案设计/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佟铮非常赞赏一位青年设计人员的方案
……
第八章中国第一号政治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
第九章中南海里的“大跃进”
第十章三年困难时期领袖们节衣缩食
第十一章戒备森严的第三次庐山会议
第十二章尼克松访华机密逸闻
第十三章出版《天安门诗抄》与审讯“四人帮”细节披露
第十四章胡志明密集寻求中共帮助
第十五章董建华参选香港“特首”的详细经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