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书系·我们的世界怎么了:自我决定的孤独+无处安放的同情+蚂蚁社会(共3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有引力书系·我们的世界怎么了:自我决定的孤独+无处安放的同情+蚂蚁社会(共3册)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23.75 1.2折 204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德)汉宁·里德 (德)尼尔斯·韦贝尔(Neils Werber)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w

上书时间2024-11-17

福宝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德)汉宁·里德 (德)尼尔斯·韦贝尔(Neils Werber)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3
  • 版次 1
  • ISBN 9787218160177
  • 定价 204.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20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万相·004号作品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
  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保护人不受伤害的制度和社会共识又姗姗来迟;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当发达的社交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树起顽固的技术屏障,脆弱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免于伤害的方式,长此以往,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是能够无所畏惧地相互关心、心甘情愿地彼此亲近,还是充满猜疑地自我封闭,保持缺乏亲密感的无接触式生活?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蚂蚁社会》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社会的最佳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个体到整体的社会,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象征性的解读,并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形成巧妙的一一对应。作者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探索了这一类比的迷人历史。
  在本书中,蚂蚁,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绝对隐喻。人不是“像”蚂蚁,人就是蚂蚁。
【作者简介】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Elisabeth von Thadden)著

德国著名记者、作家,曾在巴黎和柏林修读文学研究,现任德国知名媒体《时代周报》的政治版编辑。

顾牧 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德文学交流与文学作品译介,已出版《德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无欲的悲歌》《弗洛伊德传》等译著二十余部。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德】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周雨霏 译

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聘讲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德国社会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蚂蚁社会》

[德]尼尔斯·韦贝尔  著

德国锡根大学新德语文学专业的教授。曾在欧洲多所大学执教。他的研究重点包括社会性昆虫、社会自描写、文学及其媒介,以及文学的地缘政治。
【目录】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引 言 陌生的拥抱

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第一节 身体接触之重与触觉研究之轻

第二节 无接触时代的“皮肤饥饿”

第三节 敏感的指尖与指尖上无法愈合的伤口

第四节 “新的性革命”:开放、脆弱与恐惧

第五节 触摸中的互动性与信任感:按摩师和她的手

第六节 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与触摸的双重性

第二章 不受伤害的权利

第一节 人权理念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 不受伤害,不可侵犯:理念高歌与政治低吟

第三节 同情、伤痛与脆弱:进入现代之前的历史

第四节 爱情并非只有痛苦:从狄德罗到玛莎·努斯鲍姆

第五节 体罚:现代法律体系中依然存在的暴力

第六节 不可逆的女性视角

第三章 保持距离

第一节 默默的反抗:别靠我太近

第二节 无可避免的靠近:在同一屋檐下

第三节 自愿的靠近:“迷你屋”和维也纳的居住计划

第四节 自愿和非自愿的孤独:单身社会

第五节 隔空的触摸:父母—显示屏—孩子

第四章 被驱逐的自我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中的身体

第二节 如果身体接触也用算法优化:科林的《品质乐园》

第三节 具身的自由:身体和躯体的二重性

第四节 “对手”的权力:让·埃默里的“酷刑”

第五节 什么都不能触动我:从《棱茨》到播放器列表

第六节 共鸣:哈特穆特·洛萨的世界关系社会学

结束语  如履薄冰

注 释

致 谢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导言

杀死满大人

若单凭意念就可以杀死一位远在北京的满大人,并因此致富,你会怎么做?

道德的地理学

年轻的中国妇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绣鞋的小脚脚尖在北京招来的灾难,比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在台盖特山麓跳裸体舞所引起的后果还要严重。

遥望远处的灾难

里斯本变成了废墟。在巴黎,人们还在跳舞。

塞住两耳的哲学家

房间内,哲学家正撰写一部关于社会幸福,或是普世道德的著作。正在这时,有人在他的窗子底下被谋杀。他听到了这个不幸者的惨叫,但在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对其不闻不问,他不希望自己关于普世伦理的工作遭到打扰。哲学家思考整个人类命运的工作如此重要,眼前的不幸丝毫不能打动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蚂蚁社会》

从类比到认同

像蚂蚁一样—一句自描述的老生常谈

政治动物

一句老生常谈的存续与变迁

通过比较来证明:蜜蜂与蚂蚁

蜜蜂和人类的恶习—从曼德维尔到哈耶克

明证性与偶发性

研究计划

人是蚂蚁

从利维坦到白蚁之国

脚注的复杂化

全能国家对个体主义的克服

超个体—蚂蚁与人的逆转

昆虫学家卡尔·施米特

领导问题

我们为数众多—通往二阶控制论之路

第三章  一个新昆虫物种的舞台  

勤奋的工人:恩斯特·云格尔

昆虫学的文本结构化

超有机体的媒介

稳态与交哺:阿道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第四章  群组成群  

昆虫学的其他可能 

奥拉夫·斯塔普雷顿的《最后和最初的人》 

火星上的群体—关于另一种社会的新知识 

斯塔普雷顿的通道    

群体袭击        

直接沟通:心灵感应的梦想 

沟通的问题   

蜂巢精神:共同意志的心灵感应宪法

群众心理学中的社会性昆虫       

第五章  社会即蚁丘          

一篇论文与一部小说  

真正的真理与叛逆的人文学科    

作为隐喻与作为模型的蚂蚁   

不对称的认识论—作为社会学的昆虫学 

危险的实地考察,或判反叛者死刑

外篇一:昆虫学—社会学通道      

外篇二:没有个体的社会—功能主义的社会学取代

理解社会学     

外篇三:惠勒与帕累托—社会媒介和平衡  

外篇四:昆虫学的社会学生产力—惠勒与帕森斯,

威尔逊与卢曼      

超级蚁群与精英—威尔逊的小说世界 

使命、平衡与生命政治 

群中之人:民主与愚蠢  

利他主义或利己主义?    

从基因到族群           

外篇:社会的形象(视觉语义学第一部分)  

一个形象表现所有情况—视觉语义的功能(视觉语义学第二部分)     

道金斯—威尔逊之争         

社会有什么用?自私的基因作为光杆司令 

昆虫学启蒙与生物学现实主义      

自然选择    

第六章  探险与侵略              

他人的误解      

帝国的回击         

对害虫发动毒气战      

逆亚马孙河而上直到过去,进化论作为时间机器  

欧洲的发现            

蚂蚁创作的民族志        

变成蚂蚁—用四个阶段

蚂蚁的反击—递归民族志与二阶控制论 

物种的灭亡、种类与社会    

第七章  结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