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25.8 3.7折 6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师曾志、金锦萍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M

上书时间2024-11-16

福宝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师曾志、金锦萍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50971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3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公共传播开启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篇章,传播与权力、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变迁的基础。
  《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对“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免费午餐”、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郭美美与红会风波,以及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等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在新媒介赋权的视阈下,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说明组织赋权在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公民自我救赎是实现社会赋权的根本。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是转型中国重要的发展路向。
【作者简介】
  师曾志,博士,曾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公共传播与新媒介赋权。
  
  金锦萍,祖籍浙江宁波,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95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1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2004~2006年)。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独著)、《中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合著),译有《通行规则:美国慈善法指南》(合译),《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合译)。
【目录】
序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

第一部分新媒介赋权: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第一章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一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
二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三国家与社会:想象的微共同体
四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
五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
六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
小结
第二章新媒介赋权视角下表达与行动的力量——以“免费午餐”计划为例
一引言
二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
三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
四新媒介赋权研究中的问题及网络自组织的出路
第三章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间的“强国家一强社会”代双双
一从“弱国家一强社会”到“强国家一强社会
二从管控到治理——综治委改名事件
三社会组织的“嵌入型管理
四社会创新的羽化与集聚——“中国社会创新奖”的设立
五从媒介赋权走向社会赋权
六推力与阻力之间——“公民社会”首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
七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之间的“强国家一强社会

第二部分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
第四章保卫生命:微博景观下个体生命的幻象体验——以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温州7·23动车事件和PM2.5事件为例
一引言
二私人和公共人:对人之境况的判断
三微博:生命的联结与幻象的体验
四保卫生命:行动的空间与共同世界的建构
五结论
第五章公共舆论:从“维权”到“争权”的话语聚焦
一引言
二公众舆论诉求聚焦:从生命维权到道德抗争
三舆论与公权力:复杂博弈中的“争权场”
四以“舆”代步,探公民社会之路
五结论
……

第三部分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
第四部分国家、社会边界与立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