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软件工程(第4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软件工程(第4版)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当天发货

4.59 1.0折 45 九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海藩、吕云翔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xiao

上书时间2024-06-21

福宝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二手书不保证无笔记划线,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不保证有赠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海藩、吕云翔 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4
  • ISBN 978711532653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36页
  • 字数 5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名家系列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软件工程(第4版)》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教材。全书由5篇(16章)构成,第1篇(第1、2章)讲述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第2篇讲述传统方法学(第3~5章),包括结构化分析、设计与实现;第3篇讲述面向对象方法学(第6~10章),包括面向对象的概念、模型、分析、设计、实现,同时介绍了统一建模语言UML;第4篇讲述软件项目管理(第11~14章),包括软件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软件维护与软件文档;第5篇讲述软件工程的高级课题(第15、16章),包括形式化方法和软件重用。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软件工程(第4版)》内容新颖、实例丰富,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以及软件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篇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
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
1.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起源
1.1.1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1.1.2软件危机介绍
1.1.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1.4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2软件工程
1.2.1什么是软件工程
1.2.2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3软件工程包含的领域
小结
习题

第2章软件过程
2.1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2.2瀑布模型
2.3快速原型模型
2.4增量模型
2.5螺旋模型
2.6喷泉模型
2.7Rational统一过程
2.7.1最佳实践
2.7.2RUP的十大要素
2.7.3RUP生命周期
2.8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2.8.1敏捷过程概述
2.8.2极限编程
2.9能力成熟度模型
2.9.1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2.9.2能力成熟度等级
2.9.3关键过程域
2.9.4应用CMM
小结
习题33

第2篇传统方法学
第3章结构化分析
3.1概述
3.2与用户沟通的方法
3.2.1访谈
3.2.2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3.2.3软件原型
3.3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3.3.1分析建模
3.3.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4实体-关系图
3.5数据流图
3.5.1数据流图符号
3.5.2例子
3.5.3命名
3.6状态转换图
3.6.1状态
3.6.2事件
3.6.3符号
3.6.4例子
3.7数据字典
3.8结构化分析实例
3.8.1问题陈述
3.8.2问题定义
3.8.3可行性研究
3.8.4需求分析
小结
习题

第4章结构化设计
4.1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4.2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4.2.1模块化
4.2.2抽象
4.2.3逐步求精
4.2.4信息隐藏
4.3模块独立
4.3.1耦合
4.3.2内聚
4.4启发规则
4.5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4.5.1层次图和HIPO图
4.5.2结构图
4.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4.6.1概念
4.6.2变换分析
4.6.3事务分析
4.6.4设计优化
4.7人-机界面设计
4.7.1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4.7.2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4.7.3界面设计指南
4.8过程设计
4.9过程设计的工具
4.9.1程序流程图
4.9.2盒图(N-S图)
4.9.3PAD图
4.9.4判定表
4.9.5判定树
4.9.6过程设计语言
4.10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4.10.1Jackson图
4.10.2改进的Jackson图
4.10.3Jackson方法
小结
习题

第5章结构化实现
5.1编码
5.1.1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5.1.2编码风格
5.2软件测试基础
5.2.1测试目标
5.2.2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5.2.3测试准则
5.2.4流图
5.3逻辑覆盖
5.4控制结构测试
5.4.1基本路径测试
5.4.2条件测试
5.4.3数据流测试
5.4.4循环测试
5.5黑盒测试技术
5.5.1等价划分
5.5.2边界值分析
5.5.3错误推测
5.6测试策略
5.6.1测试步骤
5.6.2单元测试
5.6.3集成测试
5.6.4确认测试
5.7调试
5.7.1调试过程
5.7.2调试途径
5.8软件可靠性
5.8.1基本概念
5.8.2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小结
习题137

第3篇面向对象方法学
第6章面向对象方法学导论
6.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6.1.1用对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6.1.2设计类等级
6.1.3定义属性和服务
6.2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6.2.1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6.2.2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6.3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主要优点
6.4面向对象的概念
6.4.1对象
6.4.2其他概念
6.5面向对象建模
6.6对象模型
6.6.1表示类的符号
6.6.2表示关系的符号
6.7动态模型
6.8功能模型
6.93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小结
习题

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
7.1分析过程
7.1.1概述
7.1.23个子模型与5个层次
7.2需求陈述
7.2.1书写要点
7.2.2例子
7.3建立对象模型
7.3.1确定类与对象
7.3.2确定关联
7.3.3划分主题
7.3.4确定属性
7.3.5识别继承关系
7.3.6反复修改
7.4建立动态模型
7.4.1编写脚本
7.4.2设想用户界面
7.4.3画事件跟踪图
7.4.4画状态图
7.4.5审查动态模型
7.5建立功能模型
7.6定义服务
7.7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7.7.1需求陈述
7.7.2建立对象模型
7.7.3建立动态模型
7.7.4建立功能模型
7.7.5进一步完善
小结
习题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
8.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8.2启发规则
8.3系统分解
8.3.1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8.3.2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8.3.3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8.4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8.5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8.5.1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8.5.2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8.6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8.6.1分析并发性
8.6.2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8.7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8.7.1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8.7.2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8.7.3例子
8.8设计类中的服务
8.8.1确定类中应有的服务
8.8.2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
8.9设计关联
8.10设计优化
8.10.1确定优先级
8.10.2提高效率的几项技术
8.10.3调整继承关系
8.11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8.11.1面向对象分析
8.11.2面向对象设计
小结
习题

第9章面向对象实现
9.1程序设计语言
9.1.1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
9.1.2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
9.1.3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9.2程序设计风格
9.2.1提高可重用性
9.2.2提高可扩充性
9.2.3提高健壮性
9.3测试策略
9.3.1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9.3.2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9.3.3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9.4设计测试用例
9.4.1测试类的方法
9.4.2集成测试方法
小结
习题

第10章统一建模语言
10.1概述
10.1.1UML的产生和发展
10.1.2UML的系统结构
10.1.3UML的图
10.1.4UML的应用领域
10.2静态建模机制
10.2.1用例
10.2.2类图和对象图
10.3动态建模机制
10.3.1消息
10.3.2状态图
10.3.3顺序图
10.3.4协作图
10.3.5活动图
10.4描述物理架构的机制
10.4.1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
10.4.2构件图
10.4.3部署图
10.5使用和扩展UML
10.5.1使用UML的准则
10.5.2扩展UML的机制
小结
习题254

第4篇软件项目管理
第11章计划
11.1度量软件规模
11.1.1代码行技术
11.1.2功能点技术
11.2工作量估算
11.2.1静态单变量模型
11.2.2动态多变量模型
11.2.3COCOMO2模型
11.3进度计划
11.3.1基本原则
11.3.2估算软件开发时间
11.3.3Gantt图
11.3.4工程网络
11.3.5估算进度
11.3.6关键路径
11.3.7机动时间
小结
习题

第12章组织
12.1民主制程序员组
12.2主程序员组
12.3现代程序员组
12.4软件项目组
12.4.13种组织方式
12.4.24种组织范型
小结
习题

第13章控制
13.1风险管理
13.1.1软件风险分类
13.1.2风险识别
13.1.3风险预测
13.1.4处理风险的策略
13.2质量保证
13.2.1软件质量
13.2.2软件质量保证措施
13.3配置管理
13.3.1软件配置
13.3.2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小结
习题

第14章软件维护与软件文档
14.1软件维护
14.1.1软件维护的过程
14.1.2软件维护的分类
14.1.3软件的可维护性
14.1.4软件维护的副作用
14.2软件文档
小结
习题307

第5篇高级课题
第15章形式化方法
15.1概述
15.1.1非形式化方法的缺点
15.1.2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数学
15.1.3应用形式化方法的准则
15.2有穷状态机
15.2.1基本概念
15.2.2电梯问题
15.2.3评论
15.3Petri网
15.3.1基本概念
15.3.2应用实例
15.4Z语言
15.4.1简介
15.4.2评论
小结
习题

第16章软件重用
16.1可重用的软件成分
16.2软件重用过程
16.2.1构件组装模型
16.2.2类构件
16.2.3重用过程模型
16.3领域工程
16.3.1分析过程
16.3.2领域特征
16.3.3结构建模和结构点
16.4开发可重用的构件
16.4.1为了重用的分析与设计
16.4.2基于构件的开发
16.5分类和检索构件
16.5.1描述可重用的构件
16.5.2重用环境
16.6软件重用的效益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