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文丛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生成及流变-26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博雅文丛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生成及流变-261

全新未拆封

48 全新

仅1件

四川乐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冬丽、曹凤群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CE零年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冬丽、曹凤群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020111527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字数 280千字
  • 丛书 博雅文丛
【内容简介】

  中国通俗小说的生成受“史传”与“诗骚”两个传统的影响十分深远。具体的表现即是叙事作品引入诗歌的做法被通俗小说吸收、借鉴、发扬,并逐渐形成与西方小说有极大区别的“有诗为证”这一程式,成为中国通俗小说显著的表现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显著现象。本书立体化地讨论了这现象的动态发展过程、传播与影响及其内在本质。

【作者简介】

  梁冬丽,女,广西百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明清小说。著有《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等。

【目录】

序 ……………………………………………………………………………………… 程国赋1

绪论 “有诗为证”:从被批判到被理解……………………………………………………1

第一章 叙事作品引诗通俗化——“有诗为证”的史学背景………………………………18

第一节 从“君子曰”到“诗曰”:“有诗为证”的异形之质……………………………………18

第二节 序例:篇首诗功能之前源………………………………………………………………33

第三节 颂赞:篇尾诗功能与形式之前身………………………………………………………48

第二章 抒情文学创作思维下移——“有诗为证”的诗骚传统………………………………67

第一节 诗歌之兴与通俗小说引入故事方式的形成……………………………………………68

第二节 赋体结构与通俗小说结构序列方式的形成……………………………………………87

第三节 诗歌美刺思想与通俗小说收束故事方式的形成………………………………………99

第三章 通俗文学自身的演进——“有诗为证”的程式化……………………………………111

第一节 俗讲、变文散韵结合体制的影响………………………………………………………112

第二节 变文入韵与结韵套语演变成“有诗为证”程式的过程………………………………134

第三节 韵文体裁及其功能演变与“有诗为证”的定型………………………………………143

第四节 俗讲、变文影响通俗小说创作研究回顾………………………………………………173

第四章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流变…………………………………………………………182

第一节 通俗小说篇首诗流变及其成因…………………………………………………………182

第二节 通俗小说篇尾诗流变及其成因…………………………………………………………198

第三节 通俗小说叙事方式转变与诗词征引……………………………………………………208

第四节 通俗小说编创方式与诗词征引…………………………………………………………240

第五章 通俗小说“有诗为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251

第一节 “暗渡陈仓”:日本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251

第二节 回归史传:越南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 …………………………………………265

第三节 “买椟还珠”:韩国汉文小说之“有诗为证”………………………………………279

馀论 “有诗为证”的形式与实质………………………………………………………………289

一 “有诗为证”的形式…………………………………………………………………………289

二 “有诗为证”的实质…………………………………………………………………………290

后 记 ……………………………………………………………………………………………29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