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话黄帝内经
  • 白话黄帝内经
  • 白话黄帝内经
  • 白话黄帝内经
  • 白话黄帝内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话黄帝内经

一部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医学的必读经典

16.9 8.5折 19.8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茹芝;邵士梅;蒋筱波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9-10-03

启慧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茹芝;邵士梅;蒋筱波
  •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7361701
  • 定价 1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60千字
【内容简介】

  问
  上古天真论篇**

  /0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0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0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06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08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2
  阴阳别论篇第七

  /14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5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16
  五脏生成篇第十

  /19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1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2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23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4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25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26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2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31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34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38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40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41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44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45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46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48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50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2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54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55
  热论篇第三十一

  /56
  刺热篇第三十二

  /57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59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60
  疟论篇第三十五

  /62
  刺疟篇第三十六

  /65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66
  咳论篇第三十八

  /6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68
  腹中论篇第四十

  /70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72
  风论篇第四十二

  /73
  痹论篇第四十三

  /75
  痿论篇第四十四

  /76
  厥论篇第四十五

  /78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79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81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82
  脉解篇第四十九

  /84
  刺要论篇第五十

  /8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87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87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88
  针解篇第五十四

  /89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90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92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93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94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95
  骨空论篇第六十

   / 97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99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101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05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109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110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112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114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118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12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127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136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亡佚)

   /157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亡佚)

   /157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158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172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174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175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177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78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181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182
  灵
  枢
  九针十二原篇**

   /184
  本输篇第二

   /187
  小针解篇第三

   /191
  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

   /193
  根结篇第五

   /197
  寿夭刚柔篇第六

   /200
  官针篇第七

   /202
  本神篇第八

   /204
  终始篇第九

   /206
  经脉篇第十

   /210
  经别篇第十一

   /218
  经水篇第十二

   /220
  经筋篇第十三

   /221
  骨度篇第十四

   /225
  五十营篇第十五

   /226
  营气篇第十六

   /226
  脉度篇第十七

   /227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228
  四时气篇第十九

   /230
  五邪篇第二十

   /231
  寒热病篇第二十一

   /232
  癫狂篇第二十二

   /233
  热病篇第二十三

   /235
  厥病篇第二十四

   /238
  病本篇第二十五

   /239
  杂病篇第二十六

   /240
  周痹篇第二十七

   /242
  口问篇第二十八

   /243
  师传篇第二十九

   /245
  决气篇第三十

   /247
  肠胃篇第三十一

   /248
  平人绝谷篇第三十二

   /249
  海论篇第三十三

   /249
  五乱篇第三十四

   /250
  胀论篇第三十五

   /252
  五癃津液别篇第三十六

   /253
  五阅五使篇第三十七

   /254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

   /255
  血络篇第三十九

   /257
  阴阳清浊篇第四十

   /258
  阴阳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259
  病传篇第四十二

   /260
  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

   /262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第四十四

   /263
  外揣篇第四十五

   /264
  五变篇第四十六

   /265
  本脏篇第四十七

   /267
  禁服篇第四十八

   /271
  五色篇第四十九

   /273
  论勇篇第五十

   /276
  背腧篇第五十一

   /277
  卫气篇第五十二

   /278
  论痛篇第五十三

   /279
  天年篇第五十四

   /280
  逆顺篇第五十五

   /281
  五味篇第五十六

   /282
  水胀篇第五十七

   /283
  贼风篇第五十八

   /284
  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

   /285
  玉版篇第六十

   /286
  五禁篇第六十一

   /289
  动输篇第六十二

   /290
  五味论篇第六十三

   /291
  阴阳二十五人篇第六十四

   /292
  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296
  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298
  行针篇第六十七

   /300
  上膈篇第六十八

   /301
  忧恚无言篇第六十九

   /302
  寒热篇第七十

   /302
  邪客篇第七十一

   /303
  通天篇第七十二

   /306
  官能篇第七十三

   /308
  论疾诊尺篇第七十四

   /310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

   /312
  卫气行篇第七十六

   /317
  九宫八风篇第七十七

   /319
  九针论篇第七十八

   /320
  岁露论篇第七十九

   /324
  大惑论篇第八十

   /326
  痈疽篇第八十一

   /328
【目录】
素    问

上古天真论篇**

【题解】

本篇着重讨论了上古之人如何养其先天之真气以健康长寿的问题,以及先天之真气对人之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

古代轩辕黄帝,生来就很聪明。年龄很小就善于言谈,幼年时便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以后,既敦厚淳朴又勤奋努力,一成年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能够活到百岁而没有衰老的迹象。而现在的人,年龄刚到了五十岁,动作就衰弱无力了。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人们违反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 岐伯回答:上古时代的人,一般都懂得养生的道理,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以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房事,所以能够做到形体与精神协调统一,活到寿命应该终了的时候,超过百岁才死去。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做水饮,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酒醉了肆行房事,纵情色欲,因而竭尽了精气,真气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快乐,背离了养生的真正乐趣,作息没有一定规律,所以刚到半百之年便衰老了。

上古时代,对养生之道有很高修养的人经常教导人们说,对于一年四季中可能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气候变化,要注意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无欲无求,使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疾病便无从发生,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形体劳作,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都能顺心并感到满意;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互相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人都自然朴实。所以任何不正当的嗜好,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目;淫乱邪说,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不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对于酒色等事,都不因外界事物变化而动心焦虑,这就吻合养生之道了。总而言之,他们之所以都能够过百岁而动作还不显衰颓,这都是因为他们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问:人的年岁老了,就失去了生育能力,是精力不足呢,还是受自然规律限制才这样呢? 岐伯回答:就一般生理过程来讲,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就充盛,牙齿更换,毛发茁然。到了十四岁时,对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天癸产生,成熟并发挥作用,使任脉通畅,冲脉旺,月经按时而来,具备了生育子女能力。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高也已经增长到极限。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强壮。到了三十五岁,由于颜面部阳明经脉开始衰退,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再也不能生育了。

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起来,表现为毛发渐盛,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天癸发育成熟,表现为精气充实,体内的阴阳之气调和,从而有了生育能力。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表现为筋骨坚强,智齿生长,身体也长得够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更加强盛,肌肉更加充实。到了四十岁,肾气衰落下来,头发开始脱落而变得稀疏,牙齿也开始松动。到了四十八岁,上体阳明经气衰竭,表现为面色憔悴,发鬓半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退,不能养筋,则筋骨活动不便,动作迟缓,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形体精神都感到病苦。到了六十四岁,肾气大衰,齿发脱落。就人体而言,五脏中肾脏主水,它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加以贮存。只有脏腑精气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岁大了,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变白,身体沉重,行步不正,再不能生育子女了。

黄帝问:有的人已经老了,还有生育的能力,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畅通,而肾气还多。虽然有这种人,但一般情况是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都竭尽了,他们是不能生育了。

黄帝问:那些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纪活到百岁,还能不能生育呢? 岐伯答: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老龄化来得迟一些,年纪虽大,却没有齿落、面焦、发白、身重、行步不正等衰象,所以虽然年高,仍然能够生育。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能洞悉自然的规律,掌握阴阳化生万物之机理,吐故纳新以养精气,使他的身体好像和精神结合为一,所以寿命就与天地相当,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养生之道的结果。

中古时代有一种在养生方面稍逊于“真人”的人,被称为“至人”,道德淳朴,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能够使体内的阴阳变化与宇宙间的阴阳变化协调一致,适应于四时气候的更迭变迁,避开世俗的纷杂,聚精会神,悠游一己于天地之间,视觉和听觉,能够广达八方荒远之外,而这正是他延长寿命而使身体强健的方法。这种人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