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正版现货 实物拍摄内有水印 不影响阅读 无划线字迹 实物拍摄

205 八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马里翁 著;方向红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M5.2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马里翁 著;方向红 译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748112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0页
  • 字数 3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Ré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 heidegger et la phénménologie
  • 丛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内容简介】
  自笛卡儿以降的近代西方哲学,以意识哲学占据主导地位。而海德格尔的横空出世,则让存在论几乎成为现代哲学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以德里达、勒维纳斯、H·亨利为代表的一批法国哲学家,不约而同地以现象学的方法踏上了超越存在论的道路。
  马里翁以独特而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以及前者对后者在微观意义上的影响。通过严格的文本学考察,马里翁指出,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所做出的突破,被海德格尔正确地理解为“被给予性”。
  然而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进行的还原的努力,却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的原因,恰在于海德格尔没有认识到“还原越多,给予越多”。
【作者简介】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Marion),1946年出生于法国,曾先后就学于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高师,现在索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
马里翁是当代法国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是法国现象学运动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也是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主要推动者。
【目录】
前言
注释文献
引论:现象学本身
第一章突破与拓展
第1节两种解释与一项拓展
第2节直观的诸领域
第3节在场的完成
第4节对含义不了解?
第5节无直观的在场
第6节被给予的明见性
第7节作为问题的被给予性
第二章存在者与现象
第1节对存在论弃而不用
第2节存在论的方法
第3节“被还原”到当下客观性的“现象”
第4节从不显现的现象到“存在的现象”
第5节还原的两种含义
第6节双重还原——“此在”
第7节双重还原——虚无
第三章本我与此在
第1节笛卡尔在海德格尔道路上的形象
第2节原初交锋的现象学主旨
第3节第一个耽搁:未经规定的“我在”
第4节第二个耽搁:世内存在者的持留性
第5节“此在”作为对“本我”的“拆解”
第6节“此在”作为对“本我”的确证
第7节“本我”的重复性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或存在论差异
第1节突破与差异:“存在与时间”
第2节显现与延迟
第3节出现与按语
第4节最根本的不可思议之处
第5节“存在问题”无法还原到“存在论差异”
第6节存在问题作为发问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
第7节通过“存在论差异”无法认清存在论
差异
第五章存在与区域
第1节存在论的可能性
第2节作为“普遍的和真正的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3节匿名的存在论概念
第4节对象性的形式特征
第5节第一个不足:根据普遍性
第6节第二个不足:根据还原
第7节在存在之外的“自我”
第六章虚无与要求
第1节通向“存在的现象”
第2节“此在”之情绪
第3节虚无作为存在之诠释学
第4节最后的呼声——要求
第5节深度无聊
第6节第三个还原
第7节在存在之外的“此”
结束语:被给予的诸形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