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
  •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
  •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
  •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

29 5.0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辰山 校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辰山 校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910402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9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很高兴《儒家角色伦理学》(英文版)一书现在有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中文译本。这要感谢孟巍隆(Benjamin Hammer)、田辰山和黄田园等译者以及编辑们的艰苦努力,中文译本才得以完成。通过《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译本,我期待与中国学术界同事进行更深入、热烈的交流。
  我创作“儒家角色伦理”的初衷就是基于儒家角色伦理的当中“关系”这个事实。我们活着,并非只是在肉体意义上的一个生命;我们做的一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毋庸置疑是关系的、协作的。儒家角色伦理看重人的各种特殊角色;各种特殊角色成为约定俗成的各种关系样态,呈现为家庭与社会的生活——作为儿子、教师、祖母、邻居等我们离不开的各种生活角色。
  在儒家思想之中,这些特殊角色不仅仅是我们关系的表述,它们也具有指示性,示意着家庭与社会角色本身含有的规范意义,向我们指明恰当作为的方向。关系一经存在,则家、国之繁荣兴旺就是我们根据这些关系条件所能成就的好状态。
  人皆为社会产物,深受与我们互动的他人的影响。这已是所有派别哲学家广泛认同的观点。不过,在西方古代与现代话语中,出于某些原因,人的社会性被边缘化,并在道德与政治(以及本体论)层面,几乎不被作为人类的本质对待。这种观点认为,我们的社会自身不可能存在多大意义的价值,因为我们所处在的具体环境在严格意义上讲是偶然性的,我们对它束手无策。
  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是谁,会讲什么母语,是什么种族等等,都不是由我们来选择的。所以,“自我意志”决定人类的意义、尊严、人格与价值,乃至使个人赢得所有人尊重的品质。“自我意志”即人具有的采取目的性行为的能力以及自决作为的能力。当然,为让人类真正自主,他们必须不被暴力威胁,也不受本能与情绪控制。也即,他们可以自由和理性地做选择。
【作者简介】
  安乐哲(Roger T.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尼山圣源书院顾问、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
  学术研究范围为中西比较哲学,主编《东西方哲学》《国际中国书评》,著有《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等。2013年,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文化奖”。2016年,荣获第二届“会林文化奖”。
【目录】
《子海研究编》序言
《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版序言
原序

第一章 导论:西方视野中的“儒学”
第一节 历史的儒学及其现代命运
第二节 莱布尼茨向往儒教中国
第三节 “智慧”出了问题?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理性”:西方内部的批判
第五节 儒学的“局限”
第六节 比较文化研究归纳概括方法的必要性
第七节 比较文化研究离不开“类比法”
第八节 整体性与枝节性类比:联系性与比照性类比

第二章 儒学的诠释域境
第一节 “互系性思维”作为“常识”
第二节 《易经》奠定中国自然宇宙观
第三节 “互系”宇宙观与中华传统医学
第四节 “互系”宇宙观即生态宇宙观
第五节 “互系”宇宙观即道德宇宙观(德心道场)
第六节 “互系”宇宙观的“人为中心”宗教感
第七节 “关系”的相互性与相构性
第八节 儒学:“被造者”作为“创造者”
第九节 唐君毅提出的“过程宇宙观”

第三章 儒家人生观:至于“仁”
第一节 是“本质不变人”还是“做人”?
第二节 《大学》奠定人生观
第三节 从“齐家”到“治国”
第四节 “家庭关系”的“话语性”
第五节 人伦角色,体认以礼
第六节 “友”之开放性
第七节 “成人、成仁”之内在性
第八节 “成人、成仁”之能动性
第九节 唐君毅论“做人”为人性
第十节 我们的非同寻常观点
第十一节 《孟子》论“做人”
第十二节 从《五行篇》看《孟子》
第十三节 实验主义“人伦观”
第十四节 “本”“源”“势”“因”释义
……

第四章 儒家“角色伦理”
第五章 儒家思想“人为中心”的宗教感

跋:儒学角色伦理的局限性
《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译本校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