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以关中地区为考察中心
  • 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以关中地区为考察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以关中地区为考察中心

以实拍图为准,品相自鉴,介意勿拍。

101.4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宏才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3

上书时间2024-04-30

四少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宏才 著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83788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2页
  • 字数 4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美术考古学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以关中地区为考察中心》是“美术考古丛书”中的一册,美术考古学属于考古学和美术中相互渗透的学科增长点,它同时注重发挥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和图像学等学科与之交叉的优势,从而形成的新学科。过去,我们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通常都将其归属于考古学或美术史学,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美术考古学属于独订的新学科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展开对美术考古学学科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独立学科的美术考古学,它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对“逝去”物品的发现与发掘,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考古的重新审视: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对象的文化意义,因为任何一件“过去”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物品之中总在不断地沉淀着文化;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对象蕴涵的美的因子,从而再度激活起这些物品。正是因为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广博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层面的不可替代性,使美术考古学近年来在国内外有了较快的发展。
  “碑”在古代与门“劂”、楼“观”配套。故造像碑有具顶作庑殿者。
  罗君论著,紧密结合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业文化、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印度塔庙、支提与本土庑殿碑石的建筑文化,天竺石窟造像与中国石雕、图画文字的艺术创作于一体,是一部集前人、当代学人成果的空前的学术性著作。他在方法上采用了考古类型学,兼及文献、比较方法与统计方法。
【作者简介】
  罗宏才,陕西礼泉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考古专业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西安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广东美术馆特聘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及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艺术市场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出版专著与主编著作有:《中国文物古迹集粹》(专著)、《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第三卷主编)、《抗战中的文化责任》(执行主编)、《探寻碑林名碑》(专著)、《国宝春秋·碑帖篇》(专著)、《国宝春秋.青铜篇》(主编)、《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专著)、《西部美术考古》(主编)等。目前独立主持的”中国艺术市场史研究“科研课题获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立项(项目编号08AA01)。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相关问题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
第三节关于取材、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二章造像碑概念的源流与生成
第一节乾嘉以前“造像碑”概念的生成源流
第二节造像碑生成概念的阐释与相关因子之提取
第三节两类造像碑界分与造像碑生成概念的认定

第三章造像碑源流的讨论
第一节造像碑源流的探索
第二节六种例证与相关问题

第四章造像碑的定名与考古学分类
第一节造像碑的种属甄别与定名
第二节造像碑的考古学分类

第五章分期、分布,集群模式与地域样式
第一节分期、分布
第二节集群模式与地域样式

第六章造像碑面序与图像、题名之连缀释读及组、位序的确定
第一节“旋行”理论与佛道融合
第二节四面面序的确定
第三节供养人图像、题名之连缀释读与组、位序的确定

第七章造像碑面序与图像题名组、位序所反映的问题
第一节从面、组、位序重新探讨姚伯多造像碑
第二节“州郡令长”等主要供养人题名、位序性质考辨
第三节书者题名、位序与相关问题
第四节师、匠题名、位序与“北地样式”的讨论

第八章新理论视野中的造像碑示例研究
第一节北魏正光元年“雍光里邑子造像碑”初探
第二节马宝造像碑示例剖析与相关问题考论——兼论北魏至隋唐道教造像主体风格之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