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

15 3.3折 45 九品

仅1件

安徽蚌埠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庆全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号

上书时间2024-05-24

复制归来堂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庆全 著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342426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0页
  • 字数 4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收录了40多封文化界名人的书札,属于私人收藏品,都是第一次披露,其珍贵的资料价值自不待言。这些信函,大致是属于工作汇报之类性质的公事函,其内容涉及自建国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的一些大事。书札中所提供的线索,虽然谈不上系统,但在零星的文字间却有着比公开发表的文字更为直率和真实的细节,正因为如此,解读这些信件,或许可以成为重读文坛风云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徐庆全《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周扬与冯雪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革命吞噬它的儿女——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鳊有《周扬新时期文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国经验:改革开放高层决策回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目录】
1948年:“一本书是会包含许多缺点的”——丁玲与周扬矛盾的开始
1949年:难以超越的自我——赵树理的迷惑
1949年:生存还是毁灭?——大变革前夜的沈从文
1950年:张光年无法说出的隐情
1952年:天真的书生——文艺整风中的夏衍
1952年:胡风的惶恐与愤怒
1953年:常香玉为丈夫上书周扬
1953年:耿庸以书获罪——批判胡风的前奏之一
1954年: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1955年:被毛泽东否定的编者按——康濯为胡风《我的自我批判》所写的按语
1955年:历史扭曲了人格——聂绀弩揭发胡风
1956年:“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的前因后果
1957年:《诗刊》创刊前后的故事
1959年:齐燕铭关于古籍整理的两封信
1960年: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
1962年:戴罪的感激——“摘帽右派”陈学昭的心情
1962年:叶圣陶、郭绍虞关于培养中文专业人才的信
1963年:“知无不言”的代价——贺绿汀提出“大跃进”“四大罪状”之后
1963年:翦伯赞关于《李秀成自述》的一封信
1964年:陈望道催问《辞海》审定
1966年:“活下去有什么意思”——胡风的彻底失望
1976年:周扬为“两个口号”中央论争向上书
1978年:王蒙对周扬的感激
1978年:夏征农关于“两个口号”的一封信
1978年:陈荒煤呼唤“阿诗玛,你在哪里?”
1979年:关于搜寻陈寅恪遗稿的三封信
1979年:关于臧克家《忆向阳》诗作的争论
1979年:“相逢一笑泯恩仇”——周扬与冯雪峰的恩恩怨怨
1979年:关于周扬为起草四次文代会报告的提纲
1979年:攻击鲁迅的杜荃浮出水面—一关于《鲁迅全集》的—条注释
1979年:胡乔木、邓力群、周扬与“二为”口号的确立
1979年:文坛回春的标本——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尖锐意见
1979年:邓颖超的两条意见
1979年:关于第四次文代会前夕的党员会议
1979年:从冲突到握手——陈企霞与周扬的是非恩怨
1979年:《乔厂长上任记》风波及其背后——从两封未刊信说起
1980年:胡乔木为周扬修改讲话稿
1981年:从“歌德”到“缺德”——两场文艺风波与胡耀邦的一条批示
1981年:陈荒煤和林默涵的一场笔墨“官司”
1982年:胡乔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
1982年:王元化关于韦卓民遗著的一封信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