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

6 1.0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长风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K2/31左

上书时间2024-06-18

有典名堂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自然旧,实物拍摄请认真查看。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长风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770705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西藏项目(优秀项目)。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为头疼的难题,如何解决环境危机?对此有两种观点具有普遍意义:一种观点认为,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科技进步和经济手段得到解决。持有这种思想的人把环境恢复看做商品,如果价格合适就可以得到;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它给人类带来的是诅咒而不是祝福。本书作者倾向于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社会意识形态。现代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科学技术的使用方式,它仅仅是人们控制自然的工具,因此控制自然的观念才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 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藏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应对之道,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范长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涉及生态人类学,藏学,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学纪录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藏项目、教育部、上海市等多项课题。
【目录】
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根源....................1第二节 对发展话语及可见性体制的思考.................... 9第三节 研究范式....................13第二章 作为文化地理景观的自然资源管理....................19第一节 藏人的空间和环境认知...................21第二节 神山圣湖的另一个视角:资源与环境管理....................38第三章 牧民与矿企的资源之争和保护行动...................45第一节 走进青根河...................45第二节 在利益与环境之间..................49第三节 赛什塘铜矿的个案...................54小 结..................66第四章 赛什塘牧民的环境博弈论...................69第一节 博弈理论的现实考量.................................................................69第二节 铜峪沟事件.................................................................................71第三节 牧民的“理性”与信息不对称................................................ 74第四节 威慑博弈与草原的未来.............................................................78小 结.........................................................................................................85自然之道——文化眼里的青藏牧民及其自然资源管理·2·第五章 汉人的乡村文化模式与环境保护行动............................................. 87第一节 洁净与污染仪式.........................................................................88第二节 乡村领袖与联村组织.................................................................94第三节 “再造自然”与灾害性反馈.................................................... 99第四节 农牧民的环境抗争与矿山老板的民俗策略.......................... 103小 结................113第六章 “金黄”的利税与玛曲草原的环境退化.......................................117第一节 玛曲草原的生态危机...............................................................117第二节 牧民社会心意已决:摆脱矿产依附...................................... 124第三节 草原社会管理者的共同问题:资源依赖性.......................... 130第七章 散落的与可激发的文明:藏族传统生态知识...............................141第一节 玛曲草原的“六个圈” ...........................................................141第二节 高原鼠兔的个案:权力话语与藏族生态伦理......................143第三节 流动的游牧与固定的围栏...................................................... 161第四节 围栏与突破...............................................................................170第八章 草原社会的资源诅咒........................................................................175第一节 自然商品化...............................................................................178第二节 节日化影响下的草原社会...................................................... 181小 结.......................................................................................................196第九章 虫草的政治、经济传导....................................................................201第一节 政策语境与虫草市场的发展阶段.......................................... 202第二节 政策性传导...............................................................................214小 结 再论虫草社会...........................................................................220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223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旧,实物拍摄请认真查看。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