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

28 7.1折 39.5 八五品

仅1件

云南楚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功宜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0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功宜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3
  • ISBN 9787302271284
  • 定价 39.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介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Internet、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与分布式进程通信、Internet应用与网络安全技术;在系统讨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注重网络应用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设计、实现方法的学习;对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P2P网络、无线网络、移动IP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保持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教学内容贴近技术发展的前沿。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可以供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学习、研究网络技术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吴功宜,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从1984年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招收和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主持和参加完成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与信息安全方向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部委与省市科技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5部。作为天津市政府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参与起草“天津信息港工程规划纲要”、“天津信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规划”;主持“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研究”工作;参与“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的研究与起草工作。2000年获南开大学特等奖教金,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3Internet的高速发展
1.1.4宽带城域网与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1.1.5物联网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
1.2.1第一条主线:从ARPANET到Internet
1.2.2第二条主线:从无线分组网到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
1.2.3第三条主线:网络安全技术
1.3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1.3.1计算机网络定义
1.3.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
1.3.3广域网
1.3.4城域网
1.3.5局域网
1.3.6个人区域网
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4.1早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4.2ISP的层次结构
1.4.3Internet的网络结构
1.5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5.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
1.5.2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与特点
1.6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1.6.1数据交换方式的分类
1.6.2线路交换的特点
1.6.3分组交换的特点
1.6.4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
1.6.5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的比较
1.6.6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小结
习题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2.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1.1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1.2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1.3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2.2OSI参考模型
2.2.1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2.2.2OSI参考模型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
2.2.3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
2.2.4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2.3TCP/IP参考模型
2.3.1TCP/IP参考模型的研究
2.3.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2.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4.1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2.4.2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2.5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化组织与管理机构
2.5.1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
2.5.2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2.5.3Internet管理机构
2.6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小结
习题

第3章物理层
3.1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3.1.1物理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3.1.2物理层协议的类型
3.1.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3.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2.1信息、数据与信号
3.2.2数据通信方式
3.2.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与特性
3.2.4数据编码分类
3.3频带传输技术
3.3.1模拟数据编码方法
3.3.2波特率的定义
3.4基带传输技术
3.4.1基带传输的定义
3.4.2数字数据编码方法
3.4.3脉冲编码调制方法
3.4.4比特率的定义
3.4.5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理
3.5多路复用技术
3.5.1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3.5.2时分多路复用
3.5.3频分多路复用
3.5.4波分多路复用
3.6同步光纤网SONET与同步数字体系SDH
3.6.1SONET与SDH的基本概念
3.6.2基本速率标准的制定
3.6.3SDH速率体系
3.7接入技术
3.7.1接入技术的分类
3.7.2ADSL接入技术
3.7.3HFC接入技术
3.7.4光纤接入技术
3.7.5移动通信接入技术
小结
习题

第4章数据链路层
4.1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4.1.1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4.1.2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4.1.3误码率的定义
4.1.4检错码与纠错码
4.1.5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
4.1.6差错控制机制
4.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2.1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4.2.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4.2.3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4.2.4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
4.3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协议
4.3.1HDLC协议产生的背景
4.3.2数据链路的配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
4.3.3HDLC帧结构
4.3.4HDLC协议工作原理
4.3.5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关系
4.4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与帧传输效率分析
4.4.1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的分类
4.4.2单帧停止等待协议
4.4.3多帧连续发送协议
4.5点-点协议PPP
4.5.1PPP协议的主要特点
4.5.2PPP协议帧结构
4.5.3PPP协议工作过程
小结
习题

第5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5.1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5.1.1局域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5.1.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Bus与TokenRing的比较
5.1.3Ethernet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5.1.4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5.2Ethernet基本工作原理
5.2.1Ethernet数据发送流程分析
5.2.2Ethernet帧结构
5.2.3Ethernet接收流程的分析
5.2.4Ethernet网卡设计与物理地址
5.2.5Ethernet物理层标准命名方法
5.3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技术
5.3.1交换式局域网技术
5.3.2虚拟局域网技术
5.4高速Ethernet的研究与发展
5.4.1FastEthernet
5.4.2GigabitEthernet
5.4.310GigabitEthernet
5.4.440GigabitEthernet与100GigabitEthernet
5.4.5光以太网与城域以太网
5.5Ethernet组网设备与组网方法
5.5.1Ethernet基本的组网方法与设备
5.5.2交换Ethernet与高速Ethernet组网方法
5.5.3局域网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5.6局域网互联与网桥
5.6.1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基本概念
5.6.2网桥的工作流程
5.6.3生成树协议
5.6.4网桥与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的比较
5.7无线局域网
5.7.1无线局域网发展背景
5.7.2扩频无线局域网
5.7.3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标准
5.7.4IEEE802.11标准的MAC层协议
小结
习题

第6章网络层
6.1网络层与IP协议
6.1.1网络层基本概念
6.1.2IP协议的发展与演变
6.2IPv4协议的基本内容
6.2.1IP协议的主要特点
6.2.2IPv4分组格式
6.3IPv4地址
6.3.1IP地址的基本概念
6.3.2标准分类IP地址
6.3.3划分子网的三级地址结构
6.3.4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
6.3.5网络地址转换NAT
6.4路由选择算法与分组交付
6.4.1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
6.4.2路由表的建立、更新与路由选择协议
6.4.3路由信息协议RIP
6.4.4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6.4.5外部网关协议BGP
6.4.6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技术
6.5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6.5.1ICMP协议的作用与特点
6.5.2ICMP报文类型
6.5.3Ping与Traceroute命令
6.6IP多播与IGMP协议
6.6.1IP多播的基本概念
6.6.2IP多播地址
6.6.3IGMP协议的基本内容
6.6.4多播路由器与IP多播中的隧道技术
6.7MPLS协议
6.7.1资源预留协议RSVP与区分服务DiffServ
6.7.2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
6.7.3MPLSVPN的应用
6.8地址解析协议ARP
6.8.1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
6.8.2地址解析工作过程
6.9移动IP协议
6.9.1移动IP协议的基本概念
6.9.2移动IP协议的设计目标与主要特征
6.9.3移动IP协议的结构与基本术语
6.9.4移动IPv4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6.9.5移动IPv4协议中移动节点和节点主机的基本操作
6.10IPv6协议
6.10.1IPv6协议的基本概念
6.10.2IPv6协议的主要特征
6.10.3IPv6地址
6.10.4IPv6分组结构与基本报头
6.10.5IPv4到IPv6过渡的基本方法
小结
习题

第7章传输层
7.1传输层与传输层协议
7.1.1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7.1.2传输协议数据单元的基本概念
7.1.3应用进程、传输层接口与套接字
7.1.4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标识方法
7.1.5传输层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7.1.6TCP、UDP协议与应用层协议的关系
7.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7.2.1UDP协议的主要特点
7.2.2UDP协议报文格式
7.2.3UDP校验和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示例
7.2.4UDP协议适用的范围
7.3传输控制协议TCP
7.3.1TCP协议的主要特点
7.3.2TCP协议报文格式
7.3.3TCP连接建立与释放
7.3.4TCP协议滑动窗口与确认、重传机制
7.3.5TCP协议滑动窗口与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小结
习题

第8章应用层
8.1Internet应用与应用层协议的分类
8.1.1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8.1.2C/S模式与P2P模式的比较
8.1.3应用层协议的分类
8.2域名系统DNS
8.2.1DNS研究的背景
8.2.2DNS域名空间
8.2.3域名服务器
8.2.4域名解析
8.2.5域名系统性能优化
8.3远程登录服务与TELNET协议
8.3.1TELNET协议产生的背景
8.3.2TELNET协议基本工作原理
8.4电子邮件服务与SMTP协议
8.4.1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概念
8.4.2电子邮件服务的工作过程
8.4.3POP3、IMAP4协议与基于Web的电子邮件
8.5Web与基于Web的网络应用
8.5.1Web服务的基本概念
8.5.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8.5.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8.5.4Web浏览器
8.5.5搜索引擎
8.6即时通信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8.6.1即时通信工作模型
8.6.2SIP协议的基本内容
8.7主机配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8.7.1动态主机配置的基本概念
8.7.2DHCP的基本内容
8.8网络管理与简单网管协议SNMP协议
8.8.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8.8.2SNMP协议的基本内容
8.9典型应用层协议——FTP的分析
8.9.1FTP模型与测试分析环境
8.9.2FTP控制连接建立过程的分析
8.9.3FTP用户登录与身份验证过程的分析
8.9.4FTP数据连接建立过程的协议分析
8.9.5FTP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8.9.6FTP用户退出登录过程的分析
8.9.7FTP连接释放过程的分析
小结
习题

第9章网络安全
9.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9.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9.1.2网络安全服务功能与法律法规
9.1.3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9.1.4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
9.1.5网络攻击的主要类型
9.2加密与认证技术
9.2.1密码算法与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
9.2.2对称密码体系
9.2.3非对称密码体系
9.2.4公钥基础设施PKI
9.2.5数字签名技术
9.2.6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
9.3网络安全协议
9.3.1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
9.3.2网络层安全与IPSec协议、IPSecVPN
9.3.3传输层安全与SSL、TLP协议
9.3.4应用层安全与PGP、SET协议
9.4防火墙技术
9.4.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9.4.2包过滤路由器
9.4.3应用级网关的概念
9.4.4防火墙的系统结构
9.4.5防火墙报文过滤规则制定方法
9.5入侵检测技术
9.5.1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9.5.2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
9.5.3蜜罐技术的基本概念
9.6网络业务持续性规划技术
9.6.1网络文件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
9.6.2业务持续性规划技术研究
9.7恶意代码与网络防病毒技术
9.7.1恶意代码的定义与演变过程
9.7.2病毒的基本概念
9.7.3蠕虫的基本概念
9.7.4特洛伊木马的基本概念
9.7.5垃圾邮件的基本概念
9.7.6流氓软件的基本概念
9.7.7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小结
习题
附录A词汇索引
附录B参考答案
附录C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