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
  •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

9.9 1.7折 59.8 九品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钧 谢希仁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6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钧 谢希仁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2
  • 版次 6
  • ISBN 9787115576804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7页
  • 字数 57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自底向上的顺序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覆盖了全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知识点。此外,附录中提供了短路径算法、配套实验建议、英文缩写词。
  本书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图文并茂、容易理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计算机网络基本的原理与概念,注重分析各种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方法。
  为方便读者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本书所有知识点录制了微课视频,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相应二维码进行观看。
  本书可供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类各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使用,对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谢钧,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5年原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获该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该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建设负责人,主讲本科生“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研究生“网络中心计算”等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被评为总参精品课程和军队优质课程,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承担多项军队重要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立三等功两次,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二类津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1.3 互联网概述 5

1.3.1 网络的网络 5

1.3.2 互联网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7

1.3.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9

1.4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0

1.4.1 电路交换 10

1.4.2 分组交换 11

1.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8

1.6.1 网络协议 18

1.6.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9

1.6.3 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 21

1.6.4 实体、协议和服务 24

1.6.5 TCP/IP体系结构 25

1.7 两个重要的新兴网络技术 25

1.7.1 云计算 26

1.7.2 物联网 27

1.8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28

本章的重要概念 30

习题 31

第2章?物理层 33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33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4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34

2.2.2 编码与调制 35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37

2.2.4 传输方式 39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0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40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43

2.4 信道复用技术 46

2.4.1 频分复用 46

2.4.2 时分复用 47

2.4.3 波分复用 49

2.4.4 码分复用 49

2.5 数字传输系统 51

2.5.1 PCM速率体制 51

2.5.2 SONET/SDH 52

2.5.3 光网络 53

2.6 互联网接入技术 54

2.6.1 电话网拨号接入 54

2.6.2 数字用户线接入 54

2.6.3 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 56

2.6.4 光纤接入 57

2.6.5 以太网接入 58

2.6.6 无线接入 59

本章的重要概念 60

习题 61

第3章?数据链路层 62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62

3.1.1 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 62

3.1.2 数据链路和帧 63

3.1.3 封装成帧 64

3.1.4 差错检测 67

3.1.5 可靠传输 69

3.2 点对点协议 76

3.2.1 PPP的特点 76

3.2.2 PPP的组成 77

3.2.3 PPP的帧格式 77

3.2.4 PPP的工作状态 78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79

3.3.1 媒体接入控制 80

3.3.2 局域网 80

3.4 共享式以太网 84

3.4.1 CSMA/CD协议 85

3.4.2 共享式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89

3.4.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90

3.4.4 以太网的帧格式 91

3.5 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 92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92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94

3.5.3 以太网交换机 97

3.5.4 虚拟局域网 99

3.6 以太网的演进 101

3.6.1 100BASE-T以太网 101

3.6.2 吉比特以太网 102

3.6.3 10吉比特及更高速率以太网 103

3.6.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105

3.7 无线局域网 106

3.7.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106

3.7.2 802.11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109

3.7.3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 110

3.7.4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帧 113

3.7.5 无线个域网 115

3.8 蜂窝互联网接入 116

3.8.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17

3.8.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118

3.8.3 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 120

本章的重要概念 122

习题 124

第4章?网络层 128

4.1 网络层概述 128

4.1.1 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 128

4.1.2 虚电路和数据报服务 129

4.1.3 虚电路网络 131

4.2 网际协议 133

4.2.1 异构网络互连 133

4.2.2 IP地址及编址方式 136

4.2.3 IP地址与物理地址 143

4.2.4 地址解析协议 145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148

4.2.6 IP数据报的转发 152

4.3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156

4.3.1 ICMP报文的种类 157

4.3.2 ICMP的应用举例 158

4.4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60

4.4.1 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60

4.4.2 路由信息协议 162

4.4.3 开放短路径优先 166

4.4.4 边界网关协议 170

4.5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73

4.5.1 路由器的构成 173

4.5.2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比较 177

4.5.3 三层交换机 178

4.6 虚拟专用网与网络地址转换 179

4.6.1 VPN 179

4.6.2 NAT 181

4.7 IP多播 183

4.7.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83

4.7.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185

4.7.3 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 186

4.7.4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187

4.7.5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88

4.8 移动IP 191

4.8.1 移动性对网络应用的影响 192

4.8.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92

4.8.3 移动IP的标准 195

4.9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 195

4.9.1 IPv6的特点 196

4.9.2 IPv6的基本 196

4.9.3 IPv6的地址 198

4.9.4 ICMPv6 201

4.9.5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202

4.9.6 从IPv4向IPv6过渡 203

4.10 多协议标签交换 205

4.11 软件定义网络 207

4.11.1 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 207

4.11.2 SDN的数据平面 208

4.11.3 SDN的控制平面 210

本章的重要概念 212

习题 215

第5章?运输层 220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220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220

5.1.2 互联网的运输层协议 222

5.1.3 运输层的复用与分用 223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 224

5.2.1 UDP概述 224

5.2.2 UDP报文的格式 225

5.3 传输控制协议 227

5.3.1 TCP的主要特点 227

5.3.2 TCP报文段的格式 229

5.3.3 TCP的可靠传输 231

5.3.4 TCP的流量控制 238

5.3.5 TCP的连接管理 239

5.4 拥塞控制 244

5.4.1 拥塞的原因与危害 244

5.4.2 拥塞控制的基本方法 245

5.4.3 TCP的拥塞控制 247

本章的重要概念 251

习题 252

第6章?应用层 256

6.1 应用层概述 256

6.1.1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257

6.1.2 应用层协议 259

6.1.3 选择运输层协议 259

6.2 域名系统 260

6.2.1 域名系统概述 260

6.2.2 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261

6.2.3 域名服务器 263

6.2.4 域名解析的过程 264

6.2.5 DNS资源记录 266

6.3 万维网 266

6.3.1 万维网概述 266

6.3.2 统一资源定位符 268

6.3.3 超文本传送协议 269

6.3.4 万维网的文档 275

6.3.5 移动Web 278

6.3.6 万维网搜索引擎 280

6.4 电子邮件 282

6.4.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282

6.4.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284

6.4.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285

6.4.4 邮件读取协议 286

6.4.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287

6.4.6 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展 288

6.5 文件传送协议 291

6.6 远程终端协议 293

6.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94

6.8 P2P文件共享 296

6.8.1 P2P文件分发 296

6.8.2 在P2P对等方中搜索对象 297

6.8.3 案例:BitTorrent 300

6.9 多媒体网络应用 302

6.9.1 挑战及应用层措施 302

6.9.2 实时运输协议 304

6.9.3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305

6.9.4 流式实况音频/视频 308

6.9.5 实时交互音频/视频 310

6.10 网络应用编程接口 312

6.10.1 TCP套接字编程 312

6.10.2 UDP套接字编程 316

本章的重要概念 318

习题 320

第7章?网络安全 324

7.1 网络安全概述 324

7.1.1 安全威胁 324

7.1.2 安全服务 326

7.2 机密性与密码学 326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327

7.2.2 公钥密码体制 328

7.3 完整性与鉴别 329

7.3.1 报文摘要和报文鉴别码 329

7.3.2 数字签名 331

7.3.3 实体鉴别 332

7.4 密钥分发与公钥认证 333

7.4.1 对称密钥的分发 333

7.4.2 公钥的签发与认证 334

7.5 访问控制 335

7.5.1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335

7.5.2 访问控制策略 336

7.6 网络各层的安全实例 337

7.6.1 物理层实例:信道加密机 338

7.6.2 数据链路层实例:802.11i 338

7.6.3 网络层实例:IPsec 341

7.6.4 运输层实例:SSL/TLS 343

7.6.5 应用层实例:PGP 345

7.7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346

7.7.1 防火墙 346

7.7.2 入侵检测系统 348

7.8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 349

7.8.1 网络扫描 349

7.8.2 网络监听 351

7.8.3 拒绝服务攻击 352

本章的重要概念 354

习题 356

参考文献 35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