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

45 5.1折 89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树明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树明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55686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2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中国哲学史的分支学科,具有交叉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能为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指示读书门径、提供必要的史料学方法。本书意在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作者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突破四个历史时期,并在萌芽阶段以胡适和梁启超为代表,在形成阶段以朱谦之和冯友兰为代表,在发展阶段以张岱年、刘建国和石峻为代表,在突破阶段以萧萐父、刘文英和《论稿》作者为代表逐步展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之各个时期的面貌特征。在此基础上,本书总结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发展规律,并预测了其未来走势。
【作者简介】
曹树明,男,1977年生,河北徐水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副教授。2002年7月毕业于河北大学,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目录】
绪 论/1
  一 研究对象/2
  二 研究意义/3
  三 研究方法/6
  四 研究框架/7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萌芽/9
  第一节 萌芽阶段概述/9
  第二节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14
    一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14
    二 重视哲学史料问题的原因/18
      (一)传统惯性/18
      (二)开放眼界/20
      (三)文化心态/22
      (四)哲学史观/25
    三 留美时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27
      (一)论训诂、校勘之学/27
      (二)博士论文与处理哲学史料原则的现代化转向/29
      (三)回到可靠哲学史料——论诸子不出于王官/32
    四 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系统化——以《大纲》为中心/37
      (一)从《大纲》版本演变看胡适对哲学史料研究方法的重视/38
      (二)哲学史料研究方法的系统论说/40
    五 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领域化——佛教史料研究方法/51
      (一)佛教史料整理工作概述/53
      (二)佛教史料研究方法管窥/56
    六 胡适关于中国哲学之史料研究方法的特点/71
  第三节 梁启超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73
    一 “朝受命而夕饮冰”的中国之新民——梁启超/73
    二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76
      (一)史料举要/78
      (二)史料方法/81
    三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研究的特点/93
第二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形成/95
  第一节 形成阶段概述/95
  第二节 朱谦之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97
    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朱谦之/97
    二 朱谦之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101
      (一)重点选题,设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篇章体例/102
      (二)三层递进,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104
      (三)三重证据,诠释殷商哲学史料/107
      (四)三个阶段,展示易学哲学史料之演变历程/109
      (五)三个派别,分疏老、庄哲学史料/111
      (六)去粗取精,整理近代思想史料/114
    三 朱谦之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116
  第三节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117
    一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集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冯友兰/117
    二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124
      (一)20世纪20~4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起步阶段/124
      (二)20世纪50~6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学科化阶段/134
      (三)20世纪80~90年代——史料学研究的补充阶段/150
    三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152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155
  第一节 发展阶段概述/155
  第二节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159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本进行“综合创新”的学者——张岱年/159
    二 从《老子》年代考看张岱年的史料研究方法——以20世纪30年代为中心/165
      (一)了解史事的性质/166
      (二)注重史料版本/166
      (三)史料考证四原则——“周”“衡”“严”“微”/167
      (四)从文体、语言判定史料年代/167
      (五)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联系分析史料/168
      (六)运用顾颉刚的史学方法分析史料/170
    三 20世纪70~80年代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171
      (一)转入重点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原因/171
      (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演进/173
      (三)《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与中国哲学史料整理方法的规模化/178
      (四)《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与中国哲学史料整理方法的特殊化/184
    四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185
  第三节 刘建国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186
    一 刘建国的生平与著述/186
    二 刘建国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187
      (一)《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发展/187
      (二)《先秦伪书辨正》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200
    三 刘建国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203
  第四节 石峻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204
    一 “素好肇公之学”的石峻/205
    二 石峻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211
      (一)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211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系统研究/215
    三 石峻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225
第四章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突破/228
  第一节 突破阶段概述/228
  第二节 萧萐父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230
    一 珞珈山上的“吹沙”诗哲——萧萐父/231
    二 萧萐父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236
      (一)20世纪60、80年代关于史料学问题的零散论说/236
      (二)20世纪90年代关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系统成就/238
    三 萧萐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247
  第三节 刘文英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247
    一 东方的“释梦”者——刘文英/248
    二 刘文英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254
      (一)进行系统的学科定位/255
      (二)突出史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258
      (三)拓展史料学研究领域/262
    三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265
  第四节 《论稿》作者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266
    一 《论稿》作者简介/266
    二 《论稿》作者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268
      (一)更大规模、更为系统的史料学方法论之探讨/270
      (二)完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体系之构想/274
      (三)“常见易得”——史料介绍原则的观念转变与具体贯彻/277
    三 《论稿》作者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的特点/279
结 语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发展历程的反思/281
附 录 20世纪出土的中国哲学简帛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90
  一 出土简帛简介/290
  二 出土简帛的整理/293
    (一)银雀山汉简/293
    (二)定县八角廊汉简/294
    (三)马王堆帛书/294
    (四)郭店楚简/297
    (五)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299
    (六)清华简/301
    (七)北京大学藏西汉楚竹书/302
  三 出土简帛研究方法/303
  四 有关出土简帛的版本研究/308
    (一)关于《老子》/308
    (二)关于《缁衣》/310
    (三)关于《五行》/311
  五 出土简帛与中国哲学史研究/312
    (一)早期儒道关系/312
    (二)道家发展趋向/312
    (三)郭店儒简的思想归属/313
    (四)早期宇宙论/313
参考文献/315
关键词索引/326
人名索引/330
后 记/33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