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传奇选注 (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传奇选注 (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

9787569517859

137.2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锦堂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1785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34397952035

上书时间2024-05-05

问津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14种传奇16出戏剧,原貌展示;传统工尺谱及简谱,原音重现;明清戏剧迷人魅力,尽在此书!   编辑推荐: 明清传奇是我国价值极高的古典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及美术完美融合的综合艺术。罗锦堂先生的《明清传奇选注》精挑细选了十四个明清传奇剧本里十六出富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文辞精美、曲调优雅,至今仍在舞台演出的名剧,可供各大学中国文学系戏曲课程做教材,也可做一般读者研读明清传奇、了解传奇魅力的入门读物。    丛书内容简介: 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是罗锦堂曲学研究作品首次以简体字版本在大陆结集出版,包括《中国散曲史》《元杂剧本事考》《明代剧作家考略》和《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锦堂论曲》《明清传奇选注》《元人小令分类选注》《中国戏曲总目汇编》等。丛书资料丰富,考证有据,论证充分,有重要的学术、艺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传承价值。   本书内容简介: 《明清传奇选注》选取八出明代传奇作品,如《琵琶记》的《赏荷》,《还魂记》的《游园》《惊梦》,八出清代传奇作品,如《雷峰塔》的《断桥》,《长生殿》的《惊变》《弹词》,进行讲解和注释,同时,在书后附录所选作品的工尺谱和简谱,以供戏剧爱好者参照、研究,还可借此让原音重现,一展明清传奇作品的真实面目。    作者简介:     罗锦堂,字云霖,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台湾地区第一位文学博士,与胡适、于右任、张学良等有密切交往。罗锦堂于曲学研究造诣极深,几十年潜心学问,著作等身,享誉世界,被国际汉学界赞誉为“硕果仅存的元曲研究大家和佛教禅宗研究专家”。他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曾在世界各地讲学,为弘扬国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名家推荐: 罗锦堂教授毕生从事曲学研究,著作等身,享誉中外。但因他的著作大多在海外出版,大陆比较难找,时为大陆喜好其著作者感到遗憾。这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其曲学著作,可谓曲学界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从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罗锦堂教授的曲学著作都值得在大陆出版。我更坚信,其在大陆出版,必将惠及读者,也会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誉。                                                                      ——霍松林 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集戏曲名作于一编的选本,同时还要附上简明扼要的注释,以便学生阅读……罗锦堂教授的《明清传奇选注》问世……不但是大学中国文学系戏剧选课程的理想教材,也可供一般研读明清传奇人士作为入门的读物。                                                                         ——叶庆炳   目录: 明代传奇 琵琶记 赏荷 牧羊记 望乡 鸣凤记 写本 宝剑记 夜奔 浣纱记 寄子 还魂记 游园 惊梦 玉簪记 琴挑   清代传奇 千钟禄   惨睹 铁冠图   刺虎 虎囊弹 山门 长生殿 惊变    弹词 桃花扇   寄扇 雷峰塔 断桥 孽海记 思凡   附录 《赏荷》等工尺谱 《赏荷》等简谱   内文: 叶庆炳序 戏剧选是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必修课。一般的教法,上学期讲授元人杂剧,下学期讲授明清传奇。讲授元人杂剧,当然不可能教学生人手一本《元曲选》;讲授明清传奇,也不可能教学生自备一套《六十种曲》。这些大部头书籍都是研究戏曲所必需,但不适合做戏剧选课程的教材。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集戏曲名作于一编的选本;同时还要附上简明扼要的注释,以便学生阅读。在元人杂剧方面,世界书局的《元人杂剧选》(收入杨家骆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曲学”丛书),大致符合以上的要求,可以当作戏剧选课程上学期的教材。但在明清传奇方面,就缺乏理想的选本。担任戏剧选课程的教师每到下学期,往往为选择教材煞费苦心。有人自己动手选教材印讲义,也有人干脆指定一两本传奇名著为教材。前者对教师来说,既费时又费事;对学生来说,讲义不易保存。后者则一两本名著实在不足以代表明清传奇的整个风貌,学生对明清传奇的接触面未免太小了点。 如今,罗锦堂教授的《明清传奇选注》问世,为下学期的戏剧选课程提供了理想的教材。此书从明清十四种著名传奇中选出最脍炙人口的十六出,前有作者小传、剧情概要,后有词语注释及附带说明,由于体例完备,因而此书的实用性也胜过《元人杂剧选》,不但是大学中国文学系戏剧选课程的理想教材,也可供一般研读明清传奇人士作为入门的读物。 我很佩服罗教授以治曲专家抽暇来编撰这么一本适合广泛读者的《明清传奇选注》,因此很乐意为此书写上一段小序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二日                         序于台大中国文学系 自 序 明清传奇,是我国自元杂剧而后产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古典戏曲;它是分别由文学、音乐、舞蹈及美术相互交织而成的综合艺术。在美术方面,又包括了舞台布置、脸谱化妆和服饰设计等,真是多彩多姿,兴味无穷,使人看了或读了,都会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假书中人物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口,对明清人的传奇,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第二十二回中说薛宝钗有一次从大观园的酒席上听戏时,点了一出《山门》,同时还解释给宝玉道:“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辞藻中有支【寄生草】,填得极妙。”宝钗一边说,一边随口把【寄生草】全文背出来,宝玉听了,喜得拍膝摇头,称赞不已。他又在第二十三回中说,有一次林黛玉在悠扬的笛声中,听到有人唱《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曲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时,便感慨缠绵,止步侧耳细听。又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再往下听到《惊梦》一出【山桃红】曲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时,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时,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下泪来了。可见戏剧要动人、感人至深,应该是文字和曲调二者并重,缺一不可的,有了好文字而无好曲调,只能动人而不能感人;有了好曲调而无好文字,只能感人不能动人。明清传奇之所以令贾宝玉“拍膝摇头,称赞不已”,令林黛玉“如醉如痴”“眼中落泪”者,也就是它既能动人,又能感人之故。其次在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出的《传歌》中,说到苏昆生教李香君唱曲时,也唱的是《游园》【皂罗袍】和【好姐姐】二曲;当香君会唱了以后,杨龙友便夸奖道:“不愁不是一个名妓哩!”这就是说,以能唱曲而抬高她的身价了。 另外,关于《牡丹亭》的逸闻还很多,如说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牡丹亭》曲,至断肠而死。次如杭州女伶商小玲,演《寻梦》一出,唱到【江儿水】一曲的“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时,因她曾有理想中的朋友而又无法往来,意有所感,便随身倒地,死于舞台之上。又如内江一女子,读了《牡丹亭》以后,转而倾心于该书作者汤显祖,便写信毛遂自荐,愿终身侍奉显祖。显祖以年纪老迈而辞谢,她以为汤是故意推托,及至后来找到了他,才发现果然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人了。这位小姐在气愤之余,便投水而死了。再如扬州女子金凤钿,因好读《牡丹亭》成癖,临死时还遗言家人,要在她的棺材里放一本《牡丹亭》为陪葬之物。清代女诗人冯小青,由于遇人不淑,自杀而死,在自杀前,她还感慨地说:“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我们读了这首诗,对她不幸的遭遇,也要洒一掬同情之泪的。从这些零零碎碎的记载可见,明清传奇,在文学上的价值何在,也就不言而喻。上面所说前人对于它的欣赏,虽只限于《牡丹亭》的《游园》《惊梦》和《虎囊弹》的《山门》,但由此可举一反三,不必再浪费许多笔墨了。我之所以要选读这本书,最初的目的,只是希望通过对明清传奇简单的介绍,引起读者对我国明清传奇的重视与研究;使读者从中了解到,明清传奇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是舞台上的艺术! 在这里,还得要声明一下,即在本书问世以前,赵景深和胡忌两先生,最初有《明清传奇》一书,计收:《拜月亭》的《旷野奇逢》、《琵琶记》的《扫松》、《牧羊记》的《望乡》、《浣纱记》的《通嚭》、《牡丹亭》的《游园》、《博笑记》的《乜县丞》、《虎囊弹》的《山门》、《长生殿》的《疑谶》、《桃花扇》的《沉江》、《冬青树》的《柴市》、《雷峰塔》的《断桥》和《孽海记》的《思凡》,共计十二出。以后又有《明清传奇选》,删去了原有《拜月亭》的《旷野奇逢》、《琵琶记》的《扫松》和《牧羊记》的《望乡》;另外新增了《宝剑记》的《夜奔》、《鸣凤记》的《写本》、《牡丹亭》的《闺塾》、《红梅记》的《姿宴》、《玉簪记》的《琴挑》、《东郭记》的《墦间》、《占花魁》的《巧遇》、《长生殿》的《惊变》和《桃花扇》的《却奁》,共计有十八出之多。我这个选本,赵、胡二书所有而我没有的是:《旷野奇逢》《扫松》《通嚭》《乜县丞》《疑谶》《沉江》《柴市》《闺塾》《姿宴》《墦间》《巧遇》;本书所选而赵、胡二书未选的,计有:《琵琶记》的《赏荷》、《浣纱记》的《寄子》、《牡丹亭》的《惊梦》、《铁冠图》的《刺虎》、《千钟禄》的《惨睹》、《长生殿》的《弹词》和《桃花扇》的《寄扇》。其余各出,则与赵、胡二先生之书相同,但注解等都不完全一样。                                罗锦堂                                                        一九八二年七月于夏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