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
  • 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
  • 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
  • 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

9787569519525

91.6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进华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1952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40369413819

上书时间2024-05-05

问津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进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副教授、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每五年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九届芬兰拉赫蒂国际海报三年展。获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内容简介(150字以内): 作为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光艳的明珠,合阳面花贯穿于当地婚嫁、满月、庆寿、丧葬等人生礼仪之中。本书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合阳面花蕴含的民俗文化、诗性智慧、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对其中的“再设计”价值进行提炼,思考现代设计如何更好地与面花符号相结合,并阐明“民间艺术是现代设计之源”的观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王进华对合阳面花艺术的学习、研究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从图片到影像,从最初的喜爱到后来的热爱,民间面花的文化内涵与应用符号,为其设计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符号学的视角,本书作者还从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美学甚至女性等不同角度予以分析、论述,向读者展示合阳面花的内涵与处延。  目录:     第一章 渭北地域文化的历史嬗变 005 / 渭北地域文化概观 011 / 历史与文化的交叉  016 / 合阳面花与《诗经》的精神内涵 021 / 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 透过面花民俗解读合阳文化 041 / 面花艺术成长的沃土  045 / 合阳面花的艺术传播形式 049 / 合阳面花与宗教信仰 第三章 原始文化的发端 061 / 人类早期文化的记忆符号  063 / 面花艺术中的巫术文化  074 / 合阳面花中的诗性智慧 079 / 混沌初开下的合阳面花  085 / 面花造型与图腾崇拜  093 / 合阳面花艺术的起源   第四章 合阳自然、人文景观的符号表征 101 / 承载历史文化的灵泉村 111 / 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福山文化 115 / 合阳的传统庙会 125 / 合阳的四镇八塔 130 / 合阳面花与女性文化 136 / 合阳面花中的视觉特征   第五章 人生礼仪中的合阳面花 147 / 婚仪面花中的哲学思想 156 / 寿仪面花中的文化内涵 165 / 生仪面花中的文化解析 171 / 丧仪、祀仪中的面花 183 / 正在消失中的文化符号   第六章 合阳面花中的审美价值 195 / 面花的符号与外化特征 208 / 面花情感中的物化与移情 220 / 面花造型中的简化与抽离 229 / 面花中的实体与抽象 236 / 面花艺术上的装饰与象征 250 / 面花制作工艺 256 / 群星璀璨的合阳面花艺人   267 / 主要参考文献 272 / 后记         序 曹汝平 王进华的新著《符号学视域下的合阳面花》即将出版,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又一重要的成果,也是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项目资助下取得的一项有关渭北地域文化研究的课题成果。与诸多类似的研究不一样的是,这项成果不仅植根于陕西丰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而且还从符号学的角度追踪合阳面花在自然与人文方面的脉络、表征审美价值,以及文化内涵甚或哲学思想,因此对合阳面花蕴含的民俗文化、诗性智慧、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展开分析,并以此说明“民间艺术是现代设计之源”的观点。 围绕这一观点,王进华尝试在这本书里回答“做艺术设计的(设计师)与传统文化是否有着鸿沟”这一问题。基于作者的项目设计实践和民间艺术文化史观,答案在书中逐层展开,并最终言明:设计师的任务便是为设计对象找寻历史脉络并为之赋予文化内涵。这个过程在“合阳自然、人文景观的符号表征”一章中得以展开。从表现形式看,一如设计师需要为对象寻找恰当的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面花师傅也需要以花、鸟、虫、兽等吉祥纹样来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从设计应有的文化层级看,设计结果最终会体现出或深层或浅层的物质文化印记,同时包括或丰富或单一的精神文化印记,因为无论是现代设计还是传统造物,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不同的文化层级: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深层的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它的革新必然影响中、表层文化的变化。显然,合阳地区不同层级的文化,诸如庙会文化、四镇八塔文化、女性文化以及《曹全碑》等,均在不同时空中塑造着面花造型所对应的文化需求。在讨论面花的审美价值时,作者从他所倚重的符号学角度,对造型、装饰进行分析,其重点就是如何将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即观念、思想与感情联系起来。正如他所引苏珊·朗格的观点,“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也就是说,符号形式与人类情感共同构成了创造的“逻辑形式”。渭北合阳地区的面花之所以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可能就源自作者所说的“相由心生”,即“面花艺人通过面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面花是艺人的情感外化体现”。面花的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看不见但却无时不在生活中推动民间艺术发展的力量,由不同时代造就的文化及其心性体验叠加起来,并持续不断地铸就出今天的面花艺术。 在王进华的文本写作中,符号式的解答作为线索贯穿其中。譬如在“透过面花民俗解读合阳文化”一章中,合阳民歌民谣名为“花花”这种涵盖合阳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民间艺术,在名词表达上,似乎与当地的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看到了这种现象,他说“许多‘花花’内容都与面花有关”。民歌的内容通过面花的形式得以表达,其功能也在面花这样一种符号化的地方食品中借助礼仪得以释放。合阳面花因此成为民间文化与礼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显然,王进华的著述价值不在于对合阳面花的直观书写,也不在于他对这种手工艺术的直接推崇,而在于他能认识到面花是合阳乃至渭北、陕西或黄土高原文化中不能分割的民间艺术,在“面花的符号与外化特征”一节中,作者更是认为“对面花业已形成的认知,需以全部人类精神为基础”。或许,这已超出面花所能承受的分量,但面花作为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符号,应该引起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关注。事实上,在今天手工艺和设计界方兴未艾的“文创”“非遗”等就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 除了符号学的视角,本书还从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美学甚至女性等不同角度予以分析、论述。这样的写作思路相对灵活,在全书思路与观点形成过程中可以随章节内容精心组织,从而向读者展示合阳面花的内涵与外延。王进华在第一章中以“历史与文化的交叉”“合阳面花与《诗经》的精神内涵”等为范式,向我们透露了他的这一思路,也交代了他在本书中将要展开的一些话题。如人与自然产生对立的原因无非是“思想与工具的对应”,便在第六章的“面花造型中的简化与抽离”“面花制作工艺”等节中得到回应与合理阐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被联系起来,使作者表现出来的写作逻辑值得回味。 与此同时,本书不可避免地带有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宗教信仰或巫术色彩。例如在“合阳面花与宗教信仰”和“面花艺术中的巫术文化”等节中,作者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语境中宗教与神话传说、巫术与风俗习惯综合起来,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可追溯到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等志怪文化上。集中在合阳面花上的宗教或巫术文化,因此就有了文化之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符号学为理论前提的情况下,王进华从合阳面花艺术的符号内涵出发,将其中应有的“再设计”价值进行提炼,思考如何让现代设计更好地与“面花符号”等命题结合,以便成为今后新课题研究的方向。这个方向自然要与合阳面花所处的丰富多彩的陕西民间艺术文化关联起来,并在多元化需求交织的现代文化体系中,找出一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之路。当然,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是民间艺术资料整理与分析。当所需的资料与设计师的知识点汇聚在一起时,我想这样的路子也不算难事吧。进华兄在合阳面花上用心十多年,想必借此新书,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种范式。 我与作者王进华知交多年,第一次聊天,话题对象就是他收藏的老物件。如今这本著作即将付梓,其中体现出来的视野与文化观来自于他所接受的艺术设计教育、多年设计实践的感悟以及他作为爱国军人之后的使命感。他在设计与美术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如海报作品曾连续三次获得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水准、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奖项,应邀完成中国最新型导弹护卫舰 054A型许昌舰舰徽设计等,都为他的理论思考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这本即将面世的著作凝聚着他十三年的酸甜苦辣,努力过,所以才有这本香喷喷的“面花”。所谓“十年磨一剑”,如今剑锋已微露光芒,期待宝剑出鞘的那一刻。 言未尽馨,愧勉为序。 2020年盛夏于松江大学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