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英散文新作选
  • 石英散文新作选
  • 石英散文新作选
  • 石英散文新作选
  • 石英散文新作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石英散文新作选

3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英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装帧其他

货号D248

上书时间2024-09-20

博仁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英 著
  •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
  • ISBN 9787532879229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21cm
  • 页数 39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作者简介】

石英,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童年成长于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环境中,投身于解放区的对敌斗争,秘密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未穿军装的小兵”。作者最缅怀的是“九岁至十三岁”之间的生命岁月,称之“金色时光”。
十四岁正式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军内和地方党委做机要工作。后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文学编辑丁作至今。先后在《新港》文学月刊、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月刊和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任职,曾较长时间主持《散文》月刊和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石英著作包括传记文学《吉鸿昌》,长篇小说《文明地狱》、《同在蓝天下》等,散文集《石英散文集》、《石英美文选》、《当代散文名家文库·石英卷》等.诗集《石英精选诗选》等,以及文艺理论专著《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等,共计六一卜部,一千余万字。

【目录】

    文史探幽
另一种骨气与悲壮
    ——凭吊“许都”和崖海遗址所想到的  
吴承恩与蒲松龄    
朱元璋新说    
《水浒传》新说    
再读袁崇焕    
再探北戴河    
又不得不说到曹操
    ——由曹操的“很有本事”与“奸诈”说起    
英烈情缘(二题)    
从居庸关到十三陵    
班超与盘橐城    
过洪秀全故居随想    
沉思于太平天国诸王府    
国粹京剧    
国粹书法漫思    
旧时的庄园    
一部大书·几点感受    

    昨日烟云
井冈雕塑图      
走近“红都”瑞金      
悠悠云石山      
闽西风水      
本色大别山      
长征之路(三章)      
圣地之光(二章)      
战地与诗      
师长和师长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当年,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      
沟通心灵的使者
    ——记一位战地女翻译      
难忘,停战协定生效的时刻      
硝烟裁成的封面      
“苹果脸哥哥”和他的战友      
第一次看到“讲话”      
不能忘记的过去      
缘分
    ——两年前想象中的丹霞山      
情浓云台山      
三谒云南总是情      
从龙游“迷洞”到屯溪“谜窟”      
黄河漂流
    ——延川纪行      
喀什高台民居      
江上鱼世界      
芙蕖似海,海浪如花      
这里的阳光也是香的      
遥将诗文寄峡谷      
深感血脉相连处      .
我与莱芜      
两岸文友笔墨情      

    域外履踪
风雪中穿行在西伯利亚      
慕尼黑,夕阳中的镜头      
泰晤士河畔冷雨      
英伦仨老头      
行进在荒原的高速路上
    ——美国西部剪影      
布达佩斯,多瑙河穿城而过      
巴拉顿湖沧桑      
记中欧旅游胜地布拉索夫      
巴尔干诗话      
波罗的海仙子
    ——北欧行手记      
越岛泛舟履冰川
    ——北欧行手记      
感受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围着火锅的争辩      
域外之思(六章)      

    心弦漫弹
城与地的命运      
是生态保护还是在展示凶残      
跨时代的中医药      
南下的琅琊二贤      
我的“车缘”      
关于城市人养生及其他      
血型之议      

精彩内容
 从居庸关到十三陵居庸关,这座距京城最近、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口,我还在小学读地理书时就知道了它的大名。它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雄关紧扼军都山隘最险处,自古就是个易守难攻的所
在。
我实在记不得有多少次从此关一侧通过,但从未在它身旁停留过。而在戊子年岁尾,却幸得机会在居庸关旁的一家宾馆下榻,实地感受到这座六百四十年雄关的姿容,领略冬日夜色中它那颇有些神秘感的韵致,深服胜迹自是非同一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当夜,长时未能入睡。也许是夜宿于一个非常所
在,浮想联翩,思接古今,在我来说是及其少有的情况。由居庸关我联想到整个长城。对此,自过去而现在人们有着相当不同甚至极为殊异的评价。一般来讲,人们提到长城,多为其工程浩大,气象雄伟而赞叹;更经典的说法是:长城乃我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象征
。但近年来随着思想认识领域中的“多元化”,对长城也出现了纷纭的评判。如
说长城工程固然是够浩大的,但在千百年的历程中,加予普通民众身上的负担也是极其沉重的;多少人不胜其苦,甚至为此而榨干血
汗而丧生者实在不在少数。至于其御敌功效也非常有限,在许多朝代中,腐弱无能的封建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仅凭一堵依山势而修筑的高墙几乎没能有效地阻挡北方强敌的入侵与对长城以内民众的劫掠。当然,最终也未能挽救一个个王朝的败亡。在前几年,我还读到过一篇随笔,更将长城称作捆绑在民族身上的一条僵死的蟒蛇等等。
笔者本人则对长城始终持一种历史的观点和尽可能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长城毕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桩浩大的工程,它以它的建造艰辛与惊人的长度展现于世界东方;在人们心目中,它至少是罕见的雄伟庄严的象征;从防御观点上看,纵然不是万能的,但也不能完全无视它曾起过的作用。而且,它在现代历史上还是爱国民族战争的光荣标志。如“七七事变”前二十九军对日本侵略军的喜峰口血战,就曾威震敌胆,打出了我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至于长城关堞在建筑学更不必说它们在旅游事业上的价值,那就绝对不应低估的了。当然,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防线和险关要塞,都需要与之相称的人来防守;更要看在它们背后的支撑者为谁。在历史的风雨中,长城的确也不乏屈辱的记录。譬如明朝中后期,崛起的后金(清)骁
骑就曾不止一次突入长城关隘,在内地大肆劫掠,如
入无人之境。
至于明朝败亡的1644年,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大军猛叩居庸关直捣北-京,明朝居庸关守将不战而献关,那是一个颓败王朝命运之必然,实在是不应由居庸关来负责的。其实从世界范围上看也是这样,几乎不存在绝对攻不破的堡垒,也没有绝对不可摧毁的防线。如当年德意志境内的若干小公国都曾筑有自己的坚固城堡,后来都没有避免被逐一打破的结局。例如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所营造的齐格菲防线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最后也没有逃脱被攻破被摧毁的命运。这差不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规律。
不过,我始终坚持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长城,推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与气魄。就在这夜宿昌平的寒风瑟瑟
的时刻,我隐望雾霭轻笼的关城轮廓,仍不由得在心中默叹一声——长城就是长城!居庸关就是居庸关!
次日上午,我们从下榻地乘车去往同属昌平区域
的十三陵。明十三陵,顾名思义,乃明朝自迁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至末帝明思宗朱由检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其中当然以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最具势派。自陵园入口至墓道长近七公里,沿途建有牌坊、
大红门、碑亭、
享殿和石人、石兽等。在过去十几年中,笔者曾来过十三陵两次,但当时长陵享殿(棱恩殿)内比较空旷,而现在已多有充实,最主要的是殿内中央永乐皇帝的铜塑坐像,以及在大殿周围的各种器物的展示,显得文化意味很浓,对一般游客而言,不啻于一道相关知识的长廊。同样的,我此次观览较之前两次也受益更多,而且引发……P60-6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