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 《山海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海经》

最美版本

238 238 全新

仅1件

甘肃白银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璞(晋);王念孙(批注)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2

印刷时间2024-12

装帧精装

开本24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262页

定价238元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干净完好,全新未阅
商品描述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海经》,(晋)郭璞 注;(清)王念孙 批校,“批校经籍丛编”之一,大16开,精装,26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12月一版一印。
《山海经》被称为一部奇书,性质不易确定。其实,在《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四部分类法远还没有出现。依照今人视野,《山海经》是一部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诸多内容的上古奇书,倒类似于一部综合类书籍。鲁迅将其视作“古之巫书”,大概近于实情。
在如璀璨群星的清代学者中,王念孙(1744—1832)可算顶流学者,代表着清代学术的最高水准,与其子王引之皆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被合称为“高邮王氏父子”“高邮王氏”或“高邮二王”。王念孙又和同时代学者段玉裁被合称为“段王”。王念孙生前得享大名,身后其遗物亦得到珍视,不少批校本得以留存下来。据学者初步统计,王念孙手批古书有13种留存下来,分藏海内外等收藏机构,其中《山海经》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所用底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14—1715)项絪群玉书堂刻本,该书11行21字,细黑口,四周单边,经为单行大字,郭璞注为双行小字。该本刊刻精工,字摹欧赵,清新雅致,俊逸秀丽,“颜值”为历代《山海经》刻本之冠,属于康熙朝流行的“软体字”写刻本,和《全唐诗》扬州诗局本风格近似,当是同一批写样者和刻工所为。这部王念孙批校本的底本更是纸墨精好,字黑如漆,当是初刻初印本,历三百年犹神采奕奕,不失为书中之“尤物”。
该书原为高邮王氏父子旧藏之物,后辗转入藏于盛昱意园之中。光绪十七年(1891),费念慈从盛昱处假出,用明吴琯本校临一过。光绪二十五年(1899),盛昱卒,意园旧藏渐次散出。1912年,傅增湘以银元十六元为张元济涵芬楼购得此书。后该书又被人从涵芬楼中盗出,入赵万里之手,1932年涵芬楼毁于日军炮火之下,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却因盗出而逃过一劫。该书后又从赵万里手中流出,入藏国家文物局。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根据书中印章信息,于1952年托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徐森玉归还张元济。该书后又从张元济处流出,入藏于北京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历劫不毁,如有神灵护持于其间,可谓书中“福将”。

虽说纸寿千年,但书终究是有生命极限的,而比起一般印本来,批校本的寿命更短些,这和批校者使用墨色也即颜料有关,黑色因使用碳素,寿命最长,只要纸张不坏,墨色就可长存。朱色因多使用朱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寿命则次之。绿、黄、紫、蓝几种颜色则因颜料性质,则较易褪色,有些书不经百年已经褪为一滩浅浅的痕迹,只能逆着光从某些角度才能勉强辨认。
这部《山海经》的朱笔批校已有褪色,再历时日,恐怕也有难以辨认的一天。某种程度上,“批校经籍丛编”为这些历经沧桑的古籍保存下了足够年轻的容颜,即使它们最终抵御不住岁月的侵蚀而人老珠黄、烟消云散,人间犹有它们曾经的旧影留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干净完好,全新未阅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