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
  •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
  •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
  •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

6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曼索洛夫(Nikolai Mansourov)、[俄]Djenana Campara 著;莫凡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18

上书时间2024-05-22

禹喆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俄]曼索洛夫(Nikolai Mansourov)、[俄]Djenana Campara 著;莫凡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138860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System Assurance: Beyond Detecting Vulnerabilities
  • 丛书 安全技术大系
【内容简介】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由国际对象管理组织(OMG)KDM分析部门CTO和CEO共同执笔,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部、全球网络安全管理组的软件质量保证总监鼎力推荐。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用系统化方式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安全保证方法,充分利用了对象管理组的软件安全保证体系标准,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系统模型用于系统的分析和证据收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以及对象管理组的软件安全保证体系。第二部分(第4~7章)介绍网络安全知识的不同方面,以建立网络安全论据,包括系统知识、与安全威胁和风险相关的知识、漏洞知识,还描述了网络安全内容的新格式,即机器可识别的漏洞模式。第三部分(第8~1l章)介绍对象管理组的软件安全保证体系的协议,包括通用事实模型、语义模型、业务词汇和业务规则语义标准,以及知识发现元模型。第四部分(第12章)通过一个端到端的案例研究来阐释系统安全保证方法、综合系统模型和系统安全保证案例。
《系统安全保证:策略、方法与实践》内容广泛,系统性强,适合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人员、高校教师等参考。
【作者简介】
NikolalMansourov,系统安全保证领域的权威人物,OMG的KDM分析部门CTO,OMGKDM规范的编写者和修订任务小组主席。曾担任Klocwork公司首席科学家和总架构师,以及俄国科学院系统编程研究所的部门主任。此外,他还曾发表50多篇相关的论文。

DjenanaCampara,系统安全保证领域的权威人物,OMG的KDM分析部门CEO,OMG董事会成员,并担任系统安全保证任务组的主席。2001年创立了Klocwork公司,并担任CTO。她曾因开创性的静态分析技术而获得多项美国专利,发表了多篇关于软件转换的论文,并在《经济学家与安全计算》等刊物中多次引用。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第1章为什么黑客更了解我们的系统
1.1网络操作的风险
1.2黑客屡次攻击成功的原因
1.3网络系统防御的挑战
1.3.1理解和评估安全风险的难点
1.3.2复杂的供应链
1.3.3复杂的系统集成
1.3.4系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1.3.5白盒漏洞测试的限制
1.3.6黑盒漏洞测试的限制
1.4本书内容简介
1.4.1成本范围内的系统化和可重复防御措施
1.4.20MG软件安全保证体系
1.4.3通用词汇表管理语言模型
1.5本书目标读者
参考文献

第2章受信产品
2.1如何确信漆黑房间不存在黑猫
2.2安全保证性质
2.2.1风险评估、安全工程和安全保证
2.2.2安全保证案例
2.3安全保证过程概述
2.3.1信任产生
2.3.2信任成本
参考文献

第3章如何建立信任
3.1系统生命周期内的安全保证
3.2系统安全保证过程中的活动
3.2.1项目定义
3.2.2项目准备
3.2.3安全保证论据开发
3.2.4安全架构分析
3.2.5证据分析
3.2.6安全保证案例交付
参考文献

第4章网络安全论据元素——系统知识
4.1什么是系统
4.2系统边界
4.3系统描述解析
4.4系统描述的概念承诺
4.5系统架构
4.6框架架构例子
4.7系统元素
4.8多视角看系统知识
4.9运营概念
4.10网络配置
4.11系统生命周期和安全保证
4.11.1系统生命周期阶段
4.11.2可用系统
4.11.3供应链
4.11.4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4.11.5通用词汇表和综合系统模型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章网络安全论据元素——安全威胁知识
5.1概述
5.2基本的网络安全元素
5.2.1资产
5.2.2影响
5.2.3威胁
5.2.4防御措施
5.2.5漏洞
5.2.6风险
5.3威胁识别的通用词汇表
5.3.1定义资产的可辨别词汇表
5.3.2威胁和危害
5.3.3定义损害和影响的可辨别词汇表
5.3.4定义威胁的可辨别词汇表
5.3.5威胁场景和攻击
5.3.6定义漏洞的可辨别词汇表
5.3.7定义防御措施的可辨别词汇表
5.3.8风险
5.4系统性威胁识别
5.5安全保证策略
5.5.1损害论据
5.5.2入口点论据
5.5.3威胁论据
5.5.4漏洞论据
5.5.5安全需求论据
5.6威胁识别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第6章网络安全论据元素——安全漏洞知识
6.1知识单元的安全漏洞
6.1.1漏洞的概念
6.1.2知识单元的安全漏洞简史
6.1.3漏洞和系统生命周期
6.1.4枚举知识产品的漏洞
6.2漏洞数据库
6.2.1US-CERT
6.2.2开源漏洞数据库
6.3漏洞生命周期
6.4NIST安全内容自动化协议(SCAP)体系
6.4.1SCAP体系概述
6.4.2SCAP体系的信息交换
参考文献

第7章新的安全保证内容——漏洞模式
7.1当前SCAP体系之外
7.2厂商无关的漏洞模式
7.3软件故障模式
7.3.1防御措施集合和相应的SFP
7.3.2直接损害集合和相应的SFP
7.4软件故障模式实例
参考文献

第8章OMG软件安全保证体系
8.1概述
8.20MG软件安全保证体系:协助提升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第9章通用安全保证内容事实模型
9.1系统安全保证内容
9.2目标
9.3设计信息交换协议的标准
9.4权衡与取舍
9.5信息交换协议
9.6事实模型的“螺母和螺栓”
9.6.1对象
9.6.2名词概念
9.6.3关于对象存在的事实
9.6.4个体概念
9.6.5概念间关系
9.6.6动词概念
9.6.7特征
9.6.8条件概念
……

第10章语义模型
第11章系统事实交换标准协议
第12章案例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