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12.8 2.6折 49 八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栗蕊蕊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26

上书时间2021-07-07

禹喆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栗蕊蕊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34694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9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作为一个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民族,中国民众究竟如何渐脱臣民意识而向往公民观念?公民教育是如何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萌生和发展的?公民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与西方相异的发展路径,它是如何与中国社会文化相依相傍又相异相斥?作为人们较为关注、也是公民教育开展较为活跃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层面历经怎样的变化。
【作者简介】
  栗蕊蕊,女,1981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年。曾荣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杰出志愿者”、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华夏”奖、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同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展研究,尤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及历史有深入探究,在《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十二五”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中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反思”、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交互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免费师范生的角色认同与政策导向研究”等课题研究。

  论文获得上海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管理创新论坛征文二等奖、第四届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比赛二等奖、上海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等。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之厘定

    (二)有关公民教育思想起源、意义的研究

    (三)有关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的研究

    (四)有关近代社会、民众的研究

    (五)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理论深化及实践推进的研究

    (六)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三、研究构想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

    (二)“公民”与“公民教育”

    (三)“本土演进”

第一章  中西交汇中公民教育思想的萌生

  第一节  冲击与共鸣:公民理想的渐次导入

    一、求新于外:异质文化碰撞下对“民主”的初步认识

    二、上下求索:思想家的“国民人格”向往

    三、革故鼎新:民国成立与民主思想的绽放

    四、曲折前行:复古思潮中民主求索的短暂阻抑

    五、浓墨重彩: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思想革新

  第二节  借鉴与移植:植入中国土壤的异域理论

    一、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的引入

    二、杜威来华对中国公民教育的促动

第二章  本土语境下公民教育的自主生长

  第一节  从无到有:修身教育的更易与公民教育的萌生

    一、外向求索:修身步入课程体系

    二、顺应趋势:修身向公民的转换

    三、取而代之:公民教育得以确立

  第二节  上下互动:公民教育的图景绘描与本土实践

    一、关于公民教育的实际讨论

    二、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地开展

    三、全国公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趋向异变:国家政治干预与公民教育的改造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宗旨的确立

    二、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异变

第三章  生成与变迁: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课程分析

  第一节  课程目标之变更

    一、修身科:“涵养德性,导以实践”

    二、公民科:“养成营现代生活的习惯”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三民主义为最高原则”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四维八德”

  第二节  课程内容之变更

    一、修身科:“孝悌礼义”“忠君爱国”的个体道德导向

    二、公民科:儿童中心的团体生活导向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三民主义的政治生活导向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系统化的身心规约

  第三节  教学方法之变更

    一、修身科:由精神训练渐重实践考察

    二、公民科:多重方法综合应用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课内训练与课外陶冶融合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公共训练与个别训练并行

第四章  价值的表达与呈现: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分析

  第一节  教科书的演变历程

    一、道德文本的时代转换

    二、政治文本的走向与变革

  第二节  教科书内容之分析

    一、《修身》:德目趋变

    二、《公民》:培育“明达公民”

    三、《三民主义》与《党义》:政党政治下的千书一面

    四、《公民》与《公民训练》:培养党治的“公民”

  第三节  教科书形式之分析

    一、《修身》:渐趋现代

    二、《公民》:贯以现代气息

    三、《三民主义》与《党义》:编写体例的单一化

    四、《公民》与《公民训练》:沿袭前期

第五章  衍变与更易: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课外活动分析

  第一节  学生自治会

    一、从专制到自由:清末民初的潜滋暗长

    二、从理论走向实际:“五四运动”后的全面勃兴

    三、从自由发展到全面限制:国民政府时期的强制整顿

  第二节  童子军

    一、形式上:由民办走向党办

    二、内容上:由军事训练而及政治训练

结语  近代以来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历史反思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