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水污染防治研究
正版,95新 无笔记
¥
121.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李兆华、张亚东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JJ3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兆华、张亚东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83184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9页
-
字数
227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大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研究报告,全书在实地考察、综合调研的基础上,以大冶湖流域水污染调查和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态修复为重点,系统分析了大冶湖的水环境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大冶湖水污染防治方案以及水环境保护对策,对大冶湖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可为同类湖泊水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可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和保护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境科学、水利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 【目录】
-
序
前言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指导思想
1.3规划编制原则
1.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1.3.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1.3.3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1.3.4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1.3.5依靠科技,公众参与
1.3.6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1.4规划编制依据
1.5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1.6规划目标
2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形地貌
2.1.2地质结构
2.1.3气象气候
2.1.4暴雨洪水灾害特征
2.1.5土壤类型
2.1.6植被
2.1.7矿藏资源
2.1.8水土流失
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1区域与人口
2.2.2土地利用
2.2.3经济状况
2.2.4水电开发
2.2.5交通条件
2.2.6旅游
2.3大冶市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
2.3.1经济转型的动因
2.3.2经济转型的对策与模式
3湖泊概况
3.1湖泊形态与演变
3.1.1湖泊形态特征
3.1.2湖泊形成与演变
3.2大冶湖水文特征
3.2.1水位
3.2.2湖水动力状况
3.3湖水理化性状
3.3.1湖水物理特性
3.3.2湖水化学性状
3.4水生生物资源
3.4.1浮游生物
3.4.2底栖动物
3.4.3水生维管束植物
3.5鱼类资源
3.5.1鱼类种类与区系组成
3.5.2鱼类减少的原因
3.6水系特征
3.6.1流域水文参数
3.6.2大冶湖主要入湖支流水文参数
3.6.3大冶湖区域主要水利设施
3.7水资源
3.7.1大冶湖主要水文要素分布规律
3.7.2水资源量计算和评价
3.8湖泊污染历史
4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4.1水质现状调查
4.1.1布点、采样、监测方法及水质管理目标
4.1.2评价方法选择
4.1.3监测结果
4.2水质现状评价
4.2.1水质总体评价
4.2.2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4.2.3单因子评价
4.3大冶湖水体污染现状评价结论
5水质变化分析
5.1评价方法
5.1.1数据来源
5.1.2评价方法
5.2近十年的水质变化
5.2.1水质总体状况
5.2.2水质变化趋势
5.2.3水体富营养化
5.3水质变化单因子评价
5.3.1三里七湖单因子评价
5.3.2内湖单因子评价结果
5.3.3外湖单因子评价结果
5.4大冶湖近十年水体污染总结
6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6.1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6.1.1布点、采样及监测方法
6.1.2评价方法选择
6.1.3监测结果
6.2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6.2.1单因子评价
6.2.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6.2.3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6.3大冶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结论
6.3.1单因子评价结论
6.3.2地累积指数评价结论
6.3.3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论
7入湖污染物调查与评价
7.1废水污染源分类
7.2大冶湖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7.2.1点源污染
7.2.2面源污染
7.3大冶湖流域污染源排放负荷分析
7.3.1污染结构分析
7.3.2污染分布分析
7.4污染特征
7.4.1污染物特征
7.4.2主要的环境问题
8水环境容量
8.1因子选择
8.1.1大冶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
8.1.2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的选择
8.2流域规划时段污染物排放量与入湖量预测
8.2.1预测方法
8.2.2预测结果
8.3大冶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与核定
8.3.1理论环境容量预测
8.3.2有效水环境容量预测
8.3.3大冶湖重金属水环境容量预测
8.4大冶湖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9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
9.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9.2实施矿业经济转型
9.3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9.4修复生态系统
9.5建立水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
10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10.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0.2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10.3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10.4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
10.5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10.6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
10.7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10.8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10.9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附表
彩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