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

18 5.0折 3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伯特·波格·哈里森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10-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罗伯特·波格·哈里森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8-02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6042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9页
  • 字数 163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对人类“年纪”的哲学思考。在历史、文化方面,我们这个时代远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成熟,但同时又愈来愈趋于年轻化。战后席卷西方文化的返老还童现象,乃人类文明史未有,本书的态度充其量是喜忧参半。乍看之下,这个世界现在主要属于年青一代,但实质上,我们时代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夺去年轻人赖以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
它夺去他们的闲散、遮蔽、孤独和创造性想象力(这些都是人格的生成本源)。它夺去他们的自发性、惊奇(wonder)和失败的自由。它夺去他们闭上眼睛自行想象的能力,让他们无法在电影、电视和计算机荧屏的框架外思考。它夺去他们与大自然的广博和具体的关系——没有这种关系,人就不可能与宇宙有连通感,而人生也会始终保持在本质上无意义的状态。它夺去年轻人与“过去”的连续性,而这个“过去”的未来,他们很快便有责任去打造。

【作者简介】

罗伯特·波格·哈里森(Robert Pogue Harrison),斯坦福大学法语与意大利语系讲座教授,在该系从教三十年。早年专注于但丁和欧洲中世纪文学,其学术研究后来扩展到更多的文学时代与作品,以及哲学、宗教学、历史、艺术史等学科,其著述大多结合各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探讨人之为人的根本性议题,例如人的大地属性、生者与逝者的关系、年岁与时间等。

 

主要著作有:《贝雅特丽齐之身》(1988 年)、《森林:文明的暗影》(1992 年)、《罗马之雨:文学何用?》(1994 年)、《逝者之国》(2002 年)、《花园:谈人之为人》(2008 年)、《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2014 年)。上述著作多被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花园:谈人之为人》的中译本于2011 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哈里森从2005 年起主持思想性广播访谈节目《有识之见:谈生活与文学》,过去十年间播出了180 多期节目。自2009 年起,他为《纽约书评》撰稿。哈里森还创建了一个主要成员为文学学者的摇滚乐队,名为“玻璃浪”,为之谱写歌曲并担任吉他手,2010 年该乐队出版了首张专集《玻璃浪》。

 

梁永安,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东海大学哲学博士班肄业。目前为专业翻译者,共完成近百本译著, 包括《文化与抵抗》(Culture and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现代主义》(Modernism: 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 )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