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内页干净无划线

16 1.6折 99 九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Nick、Eoin Woods 著;侯伯薇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9

上书时间2024-11-24

蓼城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Nick、Eoin Woods 著;侯伯薇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21863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原版书名 Software Systems Architecture: Working With Stakeholders Using Viewpoints and Perspectives
  • 丛书 华章程序员书库
【内容简介】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是软件系统架构领域的开创性著作,是两位拥有数十年软件行业工作经验的架构师工作经验的结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三大主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图的方法来定义软件架构,如何用架构视角的方法来确保软件质量,以及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角的方法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还展示了一种实用的、经过验证的框架,你可以应用它来处理架构定义过程,并应对创建软件架构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分为五个部分,共30章。第一部分(第1~5章)阐释利益相关者、架构描述、视点、视图和视角等基本概念,并描述软件架构师的角色;第二部分(第6~14章)描述作为架构师所要从事的重要活动,如协商项目的范围、识别并管理利益相关者、使用场景和模式、创建模型以及为架构创建文档并对其加以验证等;第三部分(第15~23章)集合了在创建架构描述时最重要的七种视点:情境、功能、信息、并发、开发、部署和运维视点;第四部分(第24~29章)集合了对于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视角,包括安全性、性能和可伸缩性、可用性和适应性、演进、位置、开发资源、国际化等;第五部分(第30章)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并阐释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目录】
译者序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简介
1.1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
1.2本书结构
1.3谁应该阅读本书
1.4本书约定

第一部分架构的基本原则
第2章软件架构概念
2.1软件架构
2.1.1系统元素和关系
2.1.2基本系统属性
2.1.3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2.1.4系统属性和内部组织形式
2.1.5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2.2架构元素
2.3利益相关者
2.3.1个人、团队或组织
2.3.2兴趣和关注点
2.3.3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2.4架构描述
2.5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2.6小结
2.7延伸阅读
第3章视点和视图
3.1架构视图
3.2视点
3.3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3.4使用视点和视图的好处
3.5视点缺陷
3.6视点目录
3.7小结
3.8延伸阅读
第4章架构视角
4.1质量属性
4.2架构视角
4.3向视图应用视角
4.4应用视角的结果
4.4.1深入的观点
4.4.2提升
4.4.3精品内容
4.5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4.6使用视角的好处
4.7视角的缺陷
4.8视角与视点对比
4.9视角种类
4.10小结
4.11延伸阅读
第5章软件架构师的角色
5.1架构定义过程
5.1.1架构定义不仅是设计
5.1.2需求分析和架构定义之间的区别
5.1.3架构定义和设计之间的区别
5.2架构师的角色
5.3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5.4架构专门化
5.5组织情境
5.5.1业务分析师
5.5.2项目经理
5.5.3设计主管
5.5.4技术专家
5.5.5开发者
5.6架构师的技能
5.7架构师的责任
5.8小结
5.9延伸阅读

第二部分软件架构过程
第6章软件架构过程简介
第7章架构定义过程
7.指导原则
7.过程产出物
7.过程情境
7.支持活动
7.架构定义活动
7.过程完成标准
7.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架构定义
7.7.1瀑布式方法
7.7.2迭代方法
7.7.3敏捷方法
7.8小结
7.9延伸阅读
第8章关注点、原则和决定
8.1专注于问题的关注点
8.1.1业务策略
8.1.2业务目标和驱动力
8.1.3系统范围和需求
8.1.4业务标准和政策
8.2专注于解决方案的关注点
8.2.1IT策略
8.2.2技术目标和驱动力
8.2.3技术标准和政策
8.3其他现实世界中的约束
8.4什么决定了好的关注点
8.5架构原则
8.5.1什么造就了好的原则
8.5.2定义自己的原则
8.6架构决定
8.7使用原则关联关注点和决定
8.8检查列表
8.9小结
8.10延伸阅读
第9章确定并引入利益相关者
9.1利益相关者的选择
9.2利益相关者的类别
9.2.1出资方
9.2.2评估者
9.2.3沟通者
9.2.4开发人员
9.2.5维护人员
9.2.6生产工程师
9.2.7供应商
9.2.8支持人员
9.2.9系统管理员
9.2.10测试人员
9.2.11用户
9.3示例
9.3.1非专门设计的部署项目
9.3.2软件产品开发项目
9.3.3合作开发
9.4代理利益相关者
9.5利益相关者组
9.6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9.7检查列表
9.8小结
9.9延伸阅读
第10章识别并使用场景
10.1场景类型
10.2使用场景
10.3识别场景并排定优先级
10.4捕获场景
10.5什么造就了好场景
10.6应用场景
10.6.1纸质模型
10.6.2走查
10.6.3模拟
10.6.4原型实现的测试
10.6.5完整规模真实测试
10.7有效使用场景
10.7.1识别一系列重点场景
10.7.2使用清晰的场景
10.7.3尽早使用场景
10.7.4包含对系统质量场景的使用
10.7.5包含对故障场景的使用
10.7.6让利益相关者紧密参与
10.8检查列表
10.9小结
10.10延伸阅读
第11章使用样式和模式
11.1设计模式介绍
11.2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1.2.1架构样式
11.2.2软件设计模式
11.2.3语言惯用法
11.2.4使用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1.3模式和架构策略
11.4架构样式的例子
11.5使用架构样式的好处
11.6样式和架构描述
11.7应用设计模式和语言惯用法
11.8检查列表
11.9小结
11.10延伸阅读
第12章创建架构模型
12.1模型为什么重要
12.2模型的类型
12.2.1定性模型
12.2.2定量模型
12.2.3示意图
12.3建模语言
12.3.1架构描述语言
12.3.2统一建模语言
12.3.3可执行的领域专用语言
12.3.4其他建模语言
12.4创建有效模型的准则
12.4.1有目的地建模
12.4.2应对受众
12.4.3仔细、准确地抽象
12.4.4根据风险确定工作重点
12.4.5选择描述性的名称
12.4.6定义你的术语
12.4.7以简单为目标
12.4.8使用已定义的标记法
12.4.9了解暗示的语义
12.4.10验证模型
12.4.11保持模型的活力
12.5和敏捷团队一起建模
12.6检查列表
12.7小结
12.8延伸阅读
第13章创建架构描述
13.1有效架构描述的属性
13.1.1正确
13.1.2充分
13.1.3及时
13.1.4简洁
13.1.5清晰
13.1.6最新
13.1.7精确
13.2词汇表
13.3ISO标准
13.4架构描述的内容
13.4.1文档控制
13.4.2内容表
13.4.3介绍和管理纲要
13.4.4利益相关者
13.4.5通用架构原则
13.4.6架构设计决定
13.4.7视点
13.4.8视图
13.4.9质量属性摘要
13.4.10重要的方案
13.4.11亟待解决的问题
13.4.12附录
13.5展现架构描述
13.6检查列表
13.7小结
13.8延伸阅读
第14章评估架构
14.1为什么要评估架构
14.2评估技术
14.2.1演讲
14.2.2正式评审和结构化的走查
14.2.3通过使用场景来评估
14.2.4原型和概念验证系统
14.2.5骨架系统
14.3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
14.3.1以架构为中心的活动
14.3.2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活动
14.4在软件生命周期内评估
14.5验证现存系统的架构
14.6记录评估结果
14.7选择评估方法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