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第三版
  •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第三版

50 3.9折 128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文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3

装帧其他

货号G806

上书时间2024-05-26

海棠居旧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文东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1
  • 版次 3
  • ISBN 9787302612315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内容简介】
除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中色彩的产生、三要素、感觉与色彩、配色的规律和技巧、色彩的象征性及联想等理论和大量彩图,以及**的便捷色谱外,第三版改进的地方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补充了一些关于色彩的定量描述、色彩空间等跟电脑相关的内容,更贴近时代。 二、在生活与色彩的有关章节增添了一些彩图,更加生动。 三、大量删减了第二版中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相关内容,更加精炼。 四、增加了设计与色彩的全新章节。内容包括企业标识与色彩、书籍装帧与色彩、游戏场所与色彩、展览设计与色彩、广告设计与色彩、网页设计与色彩、室内设计与色彩、庭院设计与色彩等内容,更便于理解色彩在实战中的应用。 五、增加了色彩语言与表达的全新章节。引进了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的色彩坐标概念,将色彩与风格、情绪、季节等内容介绍给读者,增加读者对色彩的整体把握。 六、增加了让想要的色彩脱口而出的全新章节。本书作者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搜集、排序,整理了680个色块,尝试着将其流行色用语、西画颜料名称、中国画颜料名称、中国传统色名,统一到一个色表里,涵盖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全色段及由此延展的相关含灰色域,都是生活中常见易记的色彩。 这样做的价值是让读者对自己感兴趣的颜色,能用专有色名准确形容出来,这一点无论是对设计师记忆色彩,还是设计师与客户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也算是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色彩话语体系做一点事。 主要读者对象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或急需充电的设计师。
【作者简介】
范文东,央企出版社资深美术编辑,编审,中国装帧设计协会会员。所作的宣传画曾获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举办的“1999国际宣传画比赛”中国赛区一等奖;担任封面设计的图书曾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担任包装设计的音像制品曾获第二届国家音像制品奖。出版著作包括:《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外国美术作品十五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中国书画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目录】
 

第一章 

由光来认识世界 1 

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1 

光谱 1 

物体的色与照明 2 

眼睛是最精密的光学仪器 3 

两种视觉细胞 4 

单色光照明 5 

明暗适应 5 

色彩适应与色觉恒常 6

第二章 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8

 

视野中的色彩 8

 色的定义 8

 光源色与色温 8

 固有色 9

 透过色 9

 环境色 10

 荧光色 11

 影响色彩感觉的多种因素 11

 屏幕色彩 11

微小状态下的色彩 11

 色盲、色弱与色彩 12

第三章 

混色与色的表现 13 

色光三原色与加法混色 13 

色料三原色与减法混色 13 

空间混色 14

第四章 

色彩的属性及体系 16 

色彩的属性 16

色相 16

明度 17

彩度 18 

色彩的体系 20

孟塞尔表色体系 20

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 21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22

色彩的定量描述 24

CIE 1931-XYZ标准色度系统 24

CIE 1976Lab色度系统 24

色彩空间 25 

RGB 25 

sRGB 25 

Adobe RGB 26 

ProPhoto RGB 26 

CMYK 26

索引颜色模式 26

第五章 配色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技巧 27 

色彩对比 27 

色相对比 27 

明度对比 30 

彩度对比 31 

面积对比 33 

冷暖对比 34 

位置对比 35 

肌理对比与综合对比 35 

色彩的调和 36 

统一属性调和 36 

秩序调和 38 

面积比调和 39 

分离调和 40 

色彩调和论 41 

孟塞尔色彩调和论 41 

奥斯特瓦德色彩调和论 42 

波·姆和斯宾塞色彩调和论 42 

伊顿色彩调和论 43 

色彩的调性构成 43

色调的形成 43 

影响色调感觉的因素 44 

色调的分类 45 

明暗调式构成 45 

特定色相调式构成 46 

鲜灰调式构成 47 

配色的常用技巧 47 

配色的均衡 47 

配色的节奏 48 

配色的层次 49 

配色的疏密 49 

强调配色 49

第六章 

图形和色彩 50 

光效应艺术 50 

刺激与感觉时间 51

残像 51 

正残像 51 

负残像 52 

色的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53 

对比和形式 53 

同化效应 55 

图形、色彩与空间 58 

易见度 59 

形状与色彩 60

第七章 

感觉与色彩 61 

色彩的冷和暖 61 

色彩的兴奋感和沉静感 62 

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 63 

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64 

色彩的轻重感 64 

色彩的柔软感与坚硬感 65 

色彩的朴素感与华丽感 65 

味觉、嗅觉与色彩 65 

听觉与色彩 67 

时间与色彩 69

 

记忆与色彩 69

第八章 

色彩的象征性及联想 71 

寻找色彩 71 

色彩的象征性 71 

黑色——庄重而神秘的颜色 72 

白色——明亮而圣洁的颜色 72 

灰色——朴素而随和的颜色 74 

黑、白、灰之间的关系 75 

红色——热烈而欢快的颜色 75 

粉红色——甜美而可爱的颜色 77 

橙色——华丽而温馨的颜色 78 

棕色——自然而朴素的颜色 79 

米色——柔和而雅致的颜色 79 

黄色—— 亮丽而神圣的颜色 80 

绿色——生命和希望的颜色 82 

青色——清爽而醉人的颜色 83 

蓝色——深沉而悠远的颜色 84 

紫色——神秘而矛盾的颜色 85 

金色——耀眼而华贵的颜色 86 

银色——张扬而时尚的颜色 87

色彩的联想 88

第九章 

生活与色彩 90 

习俗与色彩 90 

安全感与色彩 91 

肤色与色彩 92 

衣服和配饰的调和 93 

宝石与色彩 93 

约会的服装 93 

个性与色彩 94 

流行色的概念 94 

流行色的应用 95 

国际流行色协会 95 

中国流行色协会 96 

2020/2021国际流行色 96 

2020/2021中国流行色 100 

环境与色彩 102 

功能与色彩 102 

照明与色彩 103 

年龄与色彩 103 

色彩意识的培育 104

第十章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105 

色彩的采集 105 

采集色的重构 106 

色彩的采集重构与个性化 107 

高调 108 

中调 122 

低调 137

第十一章 设计与色彩 143 

企业标识与色彩 143 

封面设计与色彩 144 

游戏场所与色彩 150 

展览设计与色彩 151 

广告设计与色彩 155 

网页设计与色彩 162 

室内设计与色彩 167 

庭院设计与色彩 174

第十二章 色彩的性格与表达 176 

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 176 

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176 

色扇面和色调 176 

NCD色相色调体系 130色表 177 

感性的色彩坐标 180

第十三章 脱口而出你想要的色彩 208

 

潘通色卡很准,但不易记208

打通四类常用色名的沟壑,直击设计师痛点,

 脱口而出你想要的色彩208

红紫及含灰色调 209

橙黄及含灰色调 214 

 

青绿及含灰色调 218

蓝紫及含灰色调 224

灰度较高的红紫色调 227

灰度较高的橙黄色调 228

灰度较高的青绿色调 230

灰度较高的蓝紫色调及杂色 233

第十四章 用崭新方式排列的便捷色谱 237 

便捷色谱一 238 

便捷色谱二 242

参考书目 25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