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东屋7)

6 1.9折 32 八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天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内页笔划如图,其余无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天强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4340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4页
  • 字数 47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为纲,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论著为目,通过“马恩原著解读”、“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道路”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点评”四大板块,清晰地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过程中源与流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教材,本书采用与以往教材不同的编写方式,每一编均由总论、经典作家简介、代表著作提要和
  代表论著讲评四个部分构成。其中著作提要部分,作者根据自己阅读原著的体会,以第一人称方式将原著的精华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使读者能尽快把握原著的精神。提要提供此著作的准确出处,可以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本书每一章后面都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方便读者的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主 编

  

   潘天强?

  

   副主编

  

   张永清 陈奇佳 孟 远???

  

   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国旗 冯雪冰 白 珺?

   刘 震 孙利军 朱宁佳 ?

   闫玉刚 张永清 张 隆?

   李广仓 李 军 陈奇佳 ?

   孟 远 胡 海 梁夙芳?

   曾繁文 雷素华 潘天强 

   潘天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主编。长期从事马列文论、当代文艺思潮和影视艺术课程教学。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形式本体论评析》。参加的科研项目有陆贵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周忠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王振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影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主要论著有:《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代解读》(《马克思主

  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新时期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l期),《回顾寻根文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第五卷第一期2002),《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马列文论研究》12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从思潮和流派的角度看电影发展的历史》(载蒲元振、杜寒风主编论文集《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等,
【目录】
主流文论的建设与创新(代序)

  

   前言

  

   第一编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发展者的文艺思想

  

   总论

   马恩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概述/马恩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发展者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者小传:卡尔·马克思//提要:(1)美的本质——自由的生命表现/(2)异化劳动/(3)历史之谜//讲评:(1)美的规律——“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美的来源——“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3)美和美感——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4)人化自然——“五官感觉的形成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5)异化状态下的审美关系

  

   第二章 恩格斯、马克思《神圣家族》

  作者小传:恩格斯//提要:(1)揭去思辨哲学的“魔毯”/(2)道德改造的秘密/(3)批判的史诗把“秘密”变为实体//讲评:(1)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2)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批判/(3)《神圣家族》中有关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论述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提要: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德意志意识形态》(1)唯物史观的出发点/(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3)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讲评:(1)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2)文艺意识形态的理论来源/(3)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提要:(1)《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2)《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讲评:(1)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的批评/(2)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第五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序言

  提要:(1)社会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2)人类思维把握世界的方式/(3)人类健康的童年和希腊艺术的魅力//讲评:(1)不平衡理论与把握世界的方式/(2)人类的童年与马克思的文化史观/(3)希腊艺术永久的魅力与艺术生产

  

   第六章 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和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提要:1.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2.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讲评:(1)现实主义文艺的创作原则/(2)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第七章 恩格斯有关现实主义问题的书信

  提要:1.《致敏·考茨基》/2.《致玛·哈克奈斯》//讲评:(1)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2)论现实主义的典型创造/(3)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

  

   第八章 梅林《艺术和无产阶级》

  作者小传:弗朗茨·梅林//提要:(1)创作背景/(2)无产阶级对现代艺术的态度问题/(3)无产阶级与现代艺术的分歧//讲评:(1)艺术创作的倾向性问题/(2)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阶级实质/(3)意义辨析/(4)梅林的文艺评论思想

  

   第九章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作者小传:普列汉诺夫//提要:(1)论艺术/(2)原始民族的艺术/(3)原始舞蹈与装饰//讲评:(1)艺术先于劳动/(2)美感的产生/(3)社会心理中介

  

   第二编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验及教训

  

   总论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要经验与教训/编选说明

  

   第一章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作者小传:列宁//提要:(1)哲学的根本问题和哲学的党性/(2)客观真理、辩证法与相对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对几个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讲评:(1)马赫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文艺学本体论/(3)前苏联马克思文艺学本体论的基本内容/(4)前苏联马克思文艺学本体论的缺陷及其教训

  

   第二章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和《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提要:1.《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讲评:(1)创作自由与党性原则/(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

  

   第三章 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

  作者小传:托洛斯基//提要:(1)无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艺术/(2)党的艺术政策/(3)艺术的形式问题//讲评:(1)无产阶级政权与无产阶级文化/(2)同路人作家问题/(3)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理论

  

   第四章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

  作者小传:斯大林//提要:(1)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2)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3)发展民族文化是形成全人类共同文化的准备条件//讲评:(1)在民族文化问题上应该反对的两种倾向/(2)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实质/(3)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与全人类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 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作者小传:高尔基/提要:(1)学习写作的人必须具备文学史的知识/(2)怎样创作出文学“典型”/(3)拥护积极的浪漫主义/(4)向人民学习语言/(5)我为什么写流浪汉//讲评:(1)关于文学创作的作用与源泉问题/(2)呼唤积极的浪漫主义/(3)形象思维与典型问题

  

   第三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演变和发展

  

   总论

  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萌芽/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索/20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徘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突破

  

   第一章 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作者小传:鲁迅//提要:(1)阶级与阶级性/(2)文学与阶级性/(3)文学与宣传//讲评:(1)文学的阶级性/(2)文学与宣传

  

   第二章 瞿秋白《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作者小传:瞿秋白//提要:(1)文艺界的现状/(2)普罗文艺的现实问题//讲评:(1)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与实践/(2)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主张/(3)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的桥梁作用

  

   第三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小传:毛泽东//提要:(1)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2)文艺为什么人/(3)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讲评:(1)《讲话》前的延安文艺界/(2)《讲话》的核心问题——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关系/(3)关于接受对象——农民/(4)关于创作主体——知识分子/(5)文艺批评的标准

  

   第四章 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作者小传:胡风//提要:(1)文艺·现实·人民/(2)革命现实主义·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3)人·感性的对象·感性的活动//讲评:(1)《论现实主义的路》写作背景/(2)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3)现实主义·世界观/(4)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

  

   第五章 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作者小传:周扬//提要:(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2)要重视认识论问题/(3)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批判/(4)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讲评:(1)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革故鼎新/(2)认识论突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3)区分实践观点和实用主义/(4)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当下意义

  

   第六章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作者小传:邓小平//提要:(1)三十年文艺工作的总结/(2)文化建设的高潮必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而出现/(3)文艺工作的根本衡量标准和根本任务/(4)尊重文艺特性,广泛吸收营养,实现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的统一//讲评:(1)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仍然要高扬使命感和主旋律/(2)历史地具体地评价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3)人民是文艺的根本源泉和核心指向/(4)文艺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转向

  

   第四编 可圈可点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总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总体背景与历史沿革/对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几个问题的简要说明

  

   第一章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作者小传:乔治·卢卡奇/提要:(1)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2)关于“阶级意识”/(3)关于“物化”问题/(4)历史唯物主义、组织问题与合法斗争//讲评:(1)构建马克思主义美学新思维/(2)“总体性”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的重建/(3)“物化”与艺术对“物化”的克服/(4)“阶级意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人学思想

  

   第二章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作者小传:瓦尔特·本雅明//提要:(1)写作追求的目标和运用的方法/(2)机械复制带来的革命/(3)现代艺术最强大的代言———电影的生产//讲评:(1)艺术唯物主义生产理论建设的可能/(2)艺术神话的“祛魅”/(3)问题

  

   第三章 阿多诺《美学理论》

  作者小传:T·W·阿多诺//提要:(1)艺术与社会的关系/(2)艺术的否定性/(3)现代艺术与文化工业//讲评:(1)传统艺术哲学导致艺术的危机/(2)阿多诺对现代美学的构想/(3)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及其实质/(4)对阿多诺美学观的批判性分析/(5)阿多诺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马尔库塞与《审美之维》

  作者小传:赫伯特·马尔库塞//提要:(1)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了危机/(2)艺术对于“元社会维度”的强调/(3)审美形式、艺术自律在艺术中是重要的/(4)艺术真实和艺术对人的幸福的承诺//讲评:(1)《审美之维》的写作背景/(2)艺术的“异在”性问题/(3)关于“艺术形式”问题/(4)艺术与革命的关系/(5)艺术形式、审美之维与人类未来

  

   第五章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作者小传: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要:(1)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的内在形式系统,与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社会历史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3)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将艺术形式与作品的政治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走向文学的辩证批评//讲评:(1)文学的形式系统为何会成为詹姆逊关注的对象/(2)詹姆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形式”问题的探索/(3)对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学辩证批评理论的评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页笔划如图,其余无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