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2004.2总第18辑
实拍图,高温消毒后发出,下午四点之前的订单一般当天发货
¥
9.79
3.8折
¥
26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东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东 编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43137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3页
- 【内容简介】
-
《中国学术(第18辑)》论文栏第一组聚焦于可见或不可见的社会网络关系。裴宜理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城市抗议最活跃的时期(1919-1927年)和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社会关系网和集体身份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作为现代政治组织的国共两党,此时都亟欲推动本质上可塑的集体认可,然而,他们的努力却势必受到先此存在的社会网络的限制。作者指出,这种发生在政治渴望和社会真实之间的冲突,使得中国经验成为了一个理论创新的基点,来支撑对于有关社会网络的某些标准化假设的检思。孙江选取了另一个角度:通过分别爬梳西语、日语、汉语等语境中有关中国之“秘密结社”的途述,来揭示秘密结社话语所涵摄的多义性与矛盾性。作者指出,是欧洲人创造了se-cret society一语统称中国的异性结拜组织和民间宗教教派,而在汉字圈里,与之相对的日语和汉语则分别是“秘密结社”和“秘密社会”。然而,无论在欧美还是在日本,这种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都深受其本国语境的影响。因此,人有剥离外加于秘密结社的知识/权力,解构“大写的”和“单数的”秘密结社叙述,才有可能把握性质和风貌各异的小写的、复数的秘密结社……
- 【目录】
-
卷首语
论文
裴宜理上海的政治党派与大众抗议(1919-1927):社会网络、集体认同与关系
孙江话语之旅:关于中国叙述中秘密结社话语的考察
史书美全球的文学,认可的机制
苏源熙什么叫做“互动”美学?
李湛忞、爱德华·利普马汉通文化
郭军本雅明的关怀
方广锠《辽大字藏》的定名与存本
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版本考
评论
王汎森历史方法与历史想象: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
通讯
伍晓明老子与海德格尔之近:“道之为‘物’”抑或“物之为‘道’”——读王庆节〈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
书评
多米尼克·斯娜白:《公民的共同体:关于民族的现代观念》(张伦)
杜赞奇:《主权与原真性:“满洲国”与东亚式现代》(席永春)
弗格斯·米勒:《罗马、希腊世界与东方》卷一(宋立宏)
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任军锋)
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何俊)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吴震)
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宝森)
邓小南、高世瑜、荣新江(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定宜庄)
罗香凝:《另类的现代性:社会主义之后中国的性别向往》(宝森)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陈红民)
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康长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