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人学思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人学思想

106.33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忠良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志悦淋图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忠良 著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42960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3页
  • 字数 266千字
【内容简介】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胸中装着全体人民。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不仅具有顶天立地的革命气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眼光,上下求索、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具有独具一格的人学思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家。毛泽东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目睹了无数“不把人当人看”的人间不平等现象:从长沙抢米风潮中遭受镇压的苦难的人们,到“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民族耻辱……这一切促使他形成了“要将广大痛苦的人变成幸福的人”的雄心壮志。毛泽东亲手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他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他争得了广大人民的“同等的人权”;他培育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他为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不息。毛泽东的一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解放人、造福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独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人学思想。
【作者简介】
  张忠良,男,1952年9月生,湖南桃江县人,1981年12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现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人学、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近年来,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发展哲学导论》、《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理论研究》、《现代化新论》等6部;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在《光明日报》、《毛泽东思想研究》、《求索》等中央和省级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其中,《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论略》一文曾获中共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优秀论文奖,胡锦涛同志亲自颁奖,该文同时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其他奖励多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产生
一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研究对象
(一)人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关于“毛泽东人学思想”
二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崭新萌芽
(二)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毛泽东人学思想的成熟标志
(四)毛泽东人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探索
三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是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直接源泉
(二)西方人学思想在毛泽东人学思想形成中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毛泽东人学思想形成的关键
四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
(一)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特点
(二)毛泽东人学思想是相对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章 人的需要论
一 人的物质需要
(一)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二)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
(三)“两兼顾”与“三兼顾”
(四)人的需要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矛盾运动
二 人的精神需要
(一)不同层次的人,精神需要各不相同
(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三)“强调物质刺激,一定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三章 人性论
一 共同人性论
(一)黄克功犯罪的人性思考
(二)漫谈“红学”,阔论“人性”
二 阶级人性
(一)“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二)“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
三 人的自觉能动性
(一)与李达的一场争论
(二)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三)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第四章 人的本质论
一 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一)人是制造工具的动劫
(二)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
二 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
(一)人是社会动物
(二)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
三 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
(一)一切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
(二)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
第五章 人的作用论
一 人是决定的因素
(一)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二)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三)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要素
二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三)“人民就像水一样,各级领导者,就像游水的一样”
(四)社会财富是人民自己创造的
三 必须承认少数人的作用
(一)应当肯定领导干部的作用
(二)“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不可以苛求于前人”
第六章 人的价值论
一 人的价值本质
(一)人“比金银还贵重”
(二)“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二 人的价值目标
(一)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
(二)又红又专,能文能武
三 人的价值标准
(一)“空头革命家是毫无价值的”
(二)生产力价值标准
四 人的价值实现
(一)人的价值实现条件
(二)人的价值实现途径
第七章 人的奋斗论
一 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
(一)与天奋斗、与地奋斗见精神
(二)与人奋斗“五不怕”
二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
(一)“我们要努力奋斗”
(二)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三 奋斗正未有穷期
(一)只有斗争是肯定的
(二)永久奋斗
(三)一万年以后,还要奋斗
第八章 人权论
一 “发达个性”,“解放个性”
(一)打倒强权,发展个性
(二)个性解放与社会主义
(三)发展个人个性与解放人民个性
二 争取广大人民的“同等人权”
(一)广大人民群众有“同等的人权”
(二)维护民族的自决权和发展权
(三)维护“第三世界”的国际人权
三 “施大仁政”,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一)“施大仁政”
(二)尊重别人,平等待人
(三)“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四)彰显民族大义,实行人道主义
第九章 新型人格论
一 为人格而战
(一)从赵女士自杀谈人格“
(二)湘人为人格而战
二 注重人生修养,设计理想人格
(一)“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二)“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铸造新型人格
(三)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塑造理想人格的新起点
三 投身革命,追求全新人格
(一)“支部建在连上”,磨砺新型人格
(二)教育引导农民,塑造崭新人格
(三)开展延安整风,打造共产党人的全新人格
四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平民人格提升
(一)钟情圣贤人格与塑造平民人格
(二)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追求的执着与迷误
第十章 人际关系论
一 注意调整人我关系
(一)省察自己弱点,方能安身立命一
(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人际交往新模式
二 公交论法,私交论情
(一)坚持原则,内外有别
(二)批评同志要实事求是,讲点辩证法
(三)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
(四)观人观大节
三 亲者严,疏者宽
(一)挚爱亲朋,不搞特殊
(二)共产党讲的人情,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
(三)共产党并非盲目地“六亲不认”
第十一章 人的改造论
一 “改换民质”,改造人心
(一)探究“大本大源”,改良人心风俗
(二)“再造”社会,发达身心
(三)“冲决网罗”,发展理想
二 所有的人都要改造
(一)人的类特性与人的改造
(二)“社会变了,人也要变”
三 人是可以改造的
(一)人性的可塑性与人的可改造性
(二)社会制度的新变化,决定了人的改造的可能性
(三)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决定了人的改造的现实性
四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一)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三)阶级要灭掉,人要改造
第十二章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
一 人的自由
(一)盲目必然性是自由的祖宗
(二)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
(三)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二 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本质
(二)人的发展内容
(三)人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结束语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