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

7.57 1.9折 39.8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小华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志悦淋图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小华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2184089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3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生存?信息化时代的生存策略就在于善于运用信息驱动,善于运用传媒,而其关键在于思维方式。《新媒体观》从方法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传媒运行的六大核心问题,形成信息观、舆论观、新闻观、媒体观、运作观、策略观六章。《新媒体观》采用理论阐述、方法讨论和案例解剖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力求体现系统性、思想性、前瞻性,从而帮助人们从战略高度认识传媒、运用传媒。
  相信传媒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管理和运用传媒的从业者,以及关注传媒的广大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多种层面的启迪。
【作者简介】
  陆小华,传媒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连续担任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课题、新闻学课题,曾承担完成多项中宣部重大调研课题。

  2000年以来主要成果有经济学专著《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新闻学专著《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还编、译有《全能记者必备》、《重大报道对策》等。
【目录】
第一章信息观:运用信息驱动力
第一节信息价值:从原生状态到基本资源
一、信息是什么:不同眼光中的不同价值
1.信息资源的历史地位
2.什么是信息
3.信息定义与思维方式
二、信息实质是什么:价值挖掘与力量发现
1.经济与法律视角:信息资源与资产
2.需求与市场视角:信息产品与信息财富
三、信息究竟是什么:生命还依赖于信息交换
1.信息与人:信息的特殊价值
2.信息与时代:以信息界定时代的特殊寓示
第二节信息力量:从随机利用到博弈要素
一、信息博弈: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
1.博弈:一种决策思维的现代解读
2.舆权博弈:信息化生存的样本
二、力量发现:一种不自觉与自觉相结合的过程
1.信息力量与信息权力
2.最重要的是信息利用能力
三、案例观察:信息环境与司法权运行
1.信息环境对司法行为的影响
2.信息环境与司法权运行
第三节信息环境:从区域传播到全球流动
一、信息环境的变化特征
1.信息全球流动趋势凸显
2.信息易得性、丰富性突出
3.低成本获得和高成本利用重塑信息消费方式
4.舆论形成机理更为复杂
二、新信息环境对传媒运作的影响
1.信息提供方式与信息消费方式互动,驱动传媒形态变化
2.资源利用能力与信息共享水平提高,体现传媒运作水平
3.信息处理能力与舆论实施能力强弱,左右传媒影响实力
4.知识管理水平与规则制定能力高低,决定传媒竞争实力
5.发展战略选择及执行实施能力的水准,制约传媒长远发展
第四节信息消费:从接受选择到选择接受
一、回到消费还是从消费开始
1.什么是信息消费模式
2.信息消费的四个特点
3.信息消费模式的主要构成
二、信息消费方式变化的四个特征
1.信息消费轻松化
2.关注焦点趋同化一
3.需求吻合利益化
4.判断形成自主化
三、信息消费地点与选择权的变迁
1.向受众转移的信息消费选择权
2.新信息消费地点——在移动中
3.从接受选择到选择接受
4.相应变化的阅读行为

第二章舆论观:掌握第一解释权
第一节舆论意识:从应对因素到基本资源
一、原生舆论与舆论力量
1.自在的舆论影响与自为的舆论力量
2.舆论是可以引导的
二、舆论意识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1.政治文化:特殊的博弈过程
2.不同群体的不同思维方式
3.舆论意识与执政资源
第二节舆论活动:从情境感染到深层渗透
一、事实与先机:舆论影响最大化的基础
1.先机蕴藏特殊影响力
2.事实选择与报道倾向
3.不可磨灭的力量
二、感染与渗透:舆论影响的深层递进
1.舆论的渗透力潜藏于感染力
2.舆论的渗透力催生凝聚力
3.舆论的渗透力根基于系统响应能力
第三节舆论引导:从强力介入到顺势而为
一、舆论引导能力的基础
1.着力于增强系统竞争能力
2.增强战略领悟力与系统控制力
二、取势而为:舆论干预的新思维
1.把握趋势真实:在趋势与方向引导中有所作为
2.寻求信息强势:从总体上影响舆论存在基础
3.分析不同舆论场:从差异中寻找针对性
4.调整思维方式: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
第四节舆论力量:从生于共鸣到蕴于解释
一、生于共鸣:舆论的力量首先在于整合意愿与情绪
1.整合意愿的思想基础
2.在注意力时代整合意愿和情绪的方法
二、蕴于解释:舆论的力量更在于精当解释阐发意义
1.掌握第一解释权
2.解释权的基础
三、强于传播:舆论的力量还在于有效运用新传播手段
1.掌控最新传播手段是战略选择
2.信息终端的战略价值

第三章新闻观:丰富新闻价值取向
第一节:基本内核:认识新闻观的本质属性
一、什么是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核
1.两个基本概念
2.三个基本原则
3.一个基本要求
第二节:有机联系:新闻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关系
一、历史地位
1.产生于革命斗争历程,又被革命实践不断证明
2.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活的灵魂
3.体现对新闻舆论本质规律的认识
4.体现对新闻本质属性的认识
5.体现对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吸收与借鉴
二、现实关系
1.新闻观与人: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
2.新闻观与政治:是政治文化的载体
3.新闻观与舆论意识:体现政党的执政观
4.新闻观与舆论力量:制约国家竞争、战略较量
第三节:价值取向:新闻观的丰富时代内涵
第四节体现方法:实践新闻观的重要课题
第四章媒体观:移动化中变革融合
第五章运作观:传媒运作的核心问题
第六章策略观:从战略层面运用传媒
参考文南
后记思想的天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