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颉刚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01-01
印次1
印数5.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0-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品如图所示内无涂划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顾颉刚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2120369
-
定价
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7页
- 【内容简介】
-
《我与古史辨》是《古史辨》的自序合集,顾颉刚想通过学术活动来纠正对中国过去的看法,整理那些被他认为有害于现代中国之成长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东西。《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凝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探究神话传说面目的论文总集。
- 【作者简介】
-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门本科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 【目录】
-
探来治学方法的心路历程
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古史辨第二册自序
古史辨第三册自序
古史辨第四册自序
古史辨第五册自序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品如图所示内无涂划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