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理财

30 3.5折 85 全新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殷剑峰 著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天3

上书时间2022-08-31

忘川居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近全新未阅有塑封见图,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殷剑峰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522707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5页
  • 字数 35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理财”是现代中国一个极其热门的词汇。“理财”的火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对管理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的自然反映,这种需求拉动的新型金融服务业态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推动金融业由过去的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
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新兴的金融服务业态,银行理财业的发展可谓是“超常规”。在2004年的萌芽之初,仅有12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至2009年则已经达到5986款,年均同比增速达146%。即使是在2008和2009年的调整规范时期,发行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48%和36%,远快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以上数据来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专家起草并即将发行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金融产品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下设单位,从2005年开始跟踪国内新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中发表有关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析报告。随后逐年收集整理理财产品原始数据,建立了标准化的理财产品数据库、评价与设计模型库。金融产品中心专门致力于结构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开展面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评价、设计顾问服务与面向投资者的理财咨询服务。
该书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专家为主,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该书是国内理财产品研究领域一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研究报告,一方面通过数据对近几年(着重于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对理财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及展望。因此,该书对于理财产品的监管机构、发行机构和产品设计部门以及有志研究国内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人员了解行业现状及趋势,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
此外,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商业银行参与发售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日益高涨,发售银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呈阶梯型增长趋势。鉴于此,该书的另一亮点在于着重从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资金规模、收益水平、风险水平、信息透明度、流动性指标和多样化程度等七项指标逐一分析其主要特点,并在专业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得出了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分项指标排名和综合排名指标。相信这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行业竞争现状,研究将来发展策略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投资者做出理性和正确的投资决策有所帮助和启发。
【作者简介】
殷剑峰,男,1969年12月生,安徽金寨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导师李扬。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金融产品中心主任,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为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荣获中国最高经济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二届)和“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奖(第五届),主持和参与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中国社科院赞助设立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评论》等国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专著和译著多部。
【目录】
1理财产品评价评级方法
1.1理财产品的分类
1.1.1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1.1.2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1.2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2.1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2.2基金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3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3.1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3.2基金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4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1.4.1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专栏1.1期权定价模型发展历程
1.4.2基金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1.4.3理财产品评价的最优过程及其筛选
1.5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和结果输出
1.5.1量化指标
1.5.2星级排名
1.5.3直观展示
专栏1.2K线图的由来
1.6理财产品评价制度原理
专栏1.3风险值的定义及其释义
1.6.1风险调整收益的计算
1.6.2风险调整收益计算中的灵敏度分析
1.6.3理财产品投资者分类
1.6.4理财产品分档与评级
1.7理财产品评价制度构想
1.7.1外部评价制度的形式与功能
1.7.2理财产品的评级系统与流程
专栏1.4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一览

2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展情况
2.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态势
2.1.1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
专栏2.1QDII的定义及产品简介
2.1.2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
2.1.3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特点
专栏2.2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币种问题的四个环节
2.1.4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
2.2银行理财产品运行特点
2.2.1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不断丰富
2.2.2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日益精细化
专栏2.3高端投资新贵——期酒
2.2.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变
2.2.4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安排的灵活多变
2.2.5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投资币种和专属产品
专栏2.4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分析
2.3p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概述
2.3.12004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2.3.22005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为辅
2.3.32006年:北京银行的违约事件理财产品独具特色
2.3.42007年:新股申购类和QDII产品双雄称霸
2.3.52008年: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功与过
2.3.62009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罪与罚”
2.4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
2.4.1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未来趋势
2.4.2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
2.4.3完善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策略建议

3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3.1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
3.2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
3.3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
3.3.12009年各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分析
3.3.2股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3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4汇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5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6信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专栏3.1庞氏骗局始末.
3.3.7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4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及表现
3.4.1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
3.4.2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比较
3.5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及收益类型
3.6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3.6.1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
3.6.2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理财产品

4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4.1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
4.2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
4.3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
4.3.12009年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
4.3.2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4.4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及表现
4.5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类型
4.6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4.6.1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
4.6.2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

5典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1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1.1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设计
专栏5.1别人家的蟑螂:大范围股票期权丑闻
5.1.2典型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及演变路径
5.1.3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缺陷案例
专栏5.2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石——风险控制
5.2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2.1外币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的拓宽
5.2.2周末理财产品实现股票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的无缝衔接
5.2.3“银信政”和循环贷款类银行理财产品发人深省
5.2.4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化趋势不断加强
5.3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
专栏5.3黑天鹅事件的由来
专栏5.4环保主题难掩零收益结局绿色结构性产品遇尴尬
附录5.1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
附录5.2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
附录5.3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缺陷案例

6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和监管政策变化
6.1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6.1.1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
6.1.2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
6.1.3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币种分布特点
6.1.4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特点
6.2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评析
6.2.1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的特点
6.2.2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零/负收益的原因
6.3银行理财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和特点
6.3.1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和高额负债下的“投资方向”限制“新规”
专栏6.1从双利存款看理财产品命名的误区
6.3.2城投债风险不断暴露和银行信贷产品“出表术”下的信贷监管“新规”
6.3.3规避高额免费套利下的新股申购规则改革
附录: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信息表

7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与排名
7.1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动力评价与排名
7.2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评价与排名
7.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评价与排名
7.4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
……
8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价分析
9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研究报告
10中国理财业的监督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近全新未阅有塑封见图,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