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1.1折 ¥ 36 七品
仅1件
作者[美]安东尼奥·门德兹 著;王岑卉 译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客厅窗户边地板上
上书时间2024-12-24
《CIA特工之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近70来,唯一授权出版的真实特工传记。作者门德兹在《CIA特工之王》中回顾了25年的完整间谍生涯,讲述了那些至今想来都令人惊心动魄的秘密行动。这些秘密行动有的是在东南亚热带丛林的深处,有的发生在动荡的中东国家,有的则在克格勃监视严密的莫斯科。这些行动中,有为了颠覆他国政府的“黑色宣传”,有为了阻止敌方官员对美国起诉的栽赃嫁祸,有为了获得交战或谈判中机密情报的巧妙伪装,更有将敌国叛逃特工或本国人质营救出死亡境地的“偷越”行动。这些行动有的涉及美国的总统和高级政府官员,如尼克松、基辛格;有的牵涉他国政要,如沙赫、霍梅尼;有的甚至影响了历史。
通过《CIA特工之王》,读者可以零距离窥探国际间谍的最高内幕,看到中央情报局(CIA)遍布全球的间谍网络和耸人听闻的政治阴谋、中央情报局(CIA)与克格勃自二战以来的生死较量,以及特工之王的惊险人生和必杀绝技……《CIA特工之王》是读者了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全球谍报战争的第一手资料,是完全真实的行动记录,比任何间谍小说都更惊险、更劲爆!
秘密行动大事记
1968年5月,香港,执行第一次海外任务,为来港汇报的高层线人“八哥”提供伪造的旅行证件。
1968年9月,老挝,利马38号情报站,“黑色宣传”,这些宣传在后来的5年里,致使几千名北越和老挝军人投降。
1968年11月,老挝,万象,“日记本行动”,成功阻止了两名亚洲官员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战争法庭上对美国战争罪行的起诉。
1969年10月,南越,大叻,与线人“明”合作,绘制出一批南越重要的潜伏特工的画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有13人被抓获。
1972年7月,老挝,沙湾拿吉,为满足亨利·基辛格在巴黎和谈的诉求,设法寻找北越关押了大量美国战俘的证据。
1972年11月,成功将一位老挝的国家级大人物和一位美国非裔情报官伪装成两名白人,获得了印度支那和谈中的重要信息。
20世纪70年代初,亚洲西南部海港,“内斯特”行动,成功将中央情报局招募的第一位“少年克格勃”叛逃者偷运出境。
1973年夏,南亚某国首都,伪装该国的国家高级安全顾问,因此获得的情报在当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6年7月,莫斯科,“斗篷”行动,重新与一位失踪的线人“三一”取得联系,弄清了苏联在第一次限制性战略武器会谈中的意图。
1979年4月,德黑兰,“猛禽”行动,将沙赫王室的一位高级参谋带离动荡的伊朗。
1980年1月,德黑兰,“阿尔戈”行动,在加拿大人的帮助下,将被伊朗当局搜捕的6名美国外交官安全带离伊朗,此举受到了卡特总统的称赞,并成为国际间合作的典范。
安东尼奥·门德兹(Antonio J Mendez),美国中央情报局伪装部门负责人。
1965年加入中央情报局技术服务部门,从事秘密工作25年,参加过冷战时期最重要的一些秘密活动。1980年1月,他在伊朗危机中营救6位美国外交官,获得“勇敢情报之星”的奖励。30多年后,这段经历被改编成电影《逃离德黑兰》。
1997年,他获得“开拓者”大勋章(先驱人物奖)。在最初为中情局工作的上万人中,只有50人获得这种殊荣。勋章承认他“以其行动、榜样和主动精神……塑造了中央情报局的历史”。
著有《逃离德黑兰》《间谍生涯》等书。
王岑卉,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策划并编译“新东方双语书话译丛”《一派书心》《书林辟径》《书海逸趣》《护书之苦》《藏书之乐》,译有《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等。
第一章 门缝塞进的信
1965 年,冷战已经持续了将近20 个年头,我作为一名工具设计师,在马丁·玛丽塔公司航天事业部设计泰坦Ⅲ C导弹的电子设备控制模块。《丹佛邮报》上的一则招聘启事“派驻海外的艺术家——美国海军文官”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二章 谜一样的战场
1965 年4 月,我通过测谎和严格的背景调查进入中央情报局行动处。中情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战略情报局,威廉·多诺万上将将这一临时机构打造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在不列颠、地中海沿岸、南亚和东南亚设置了基地。而在情报方面,苏联似乎走得更远,他们甚至打入了战略情报局内部,在“曼哈顿计划”的关键环节里安插了间谍。
第三章 沼泽营的秘密
1967 年,我被送往中情局的秘密训练基地“沼泽营”接受专业行动课程,包括如何使用秘密通讯工具、如何投放情报、如何跟踪等。其中一位导师乔治·凯斯沃特,是中情局唯一的特级情报官,他曾执行了苏联格勒乌叛逃者复职计划,导演了奥列格·潘科夫斯基上校叛逃事件。
第四章 东南亚的浑水
1972 年7 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在巴黎与北越代表进行的秘密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战俘问题成了最具争议的焦点。来自河内的代表坚决否认,而对于基辛格来说,找到证据才是赢得和谈的关键。基辛格在巴黎的诉求使我被派到老挝南部,湄公河边的一个小镇。
第五章 吉卜林笔下的南亚
这一次,我们要撤离的是一位来自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年轻军官。他是中央情报局吸纳的第一位“少年克格勃”叛逃者,不仅能辨认整整一代在海外接受培训的“少年克格勃”,还能提供克格勃在阿富汗、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的间谍活动“路线图”。他的倒戈引发了该地区近代史上范围最广的安保行动。
第六章 “荣誉”与“妙招”
1973 年夏,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即,“荣誉”所在国的空军为整个中东地区提供援助。作为国家安全高级顾问,“荣誉”得到了勃列日涅夫已经将核弹头送往埃及的消息,热核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妙招”的伪装,“荣誉”及时将消息传递出来,尼克松下令美国进入三级战备状态。
第七章 弹球游戏
1974 年,我被调回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总部。此时,尼克松已经把中央情报局拽进了水门事件的泥潭,由于伪装科的一名成员和水门事件有直接联系,作为新任的科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审查一份“可疑活动”清单,其中很多极为敏感的机密后来成了中情局的“家丑”。
第八章 莫斯科守则
1976 年7 月,在克格勃监视网络最严密的莫斯科,一位失去联系的重要线人“三一”重新“浮出水面”。我和雅各布再次来到莫斯科,继续寻找“莫斯科守则”的漏洞和突破它的“银色子弹”,以便与“三一”取得联系。通过这次行动,中央情报局弄清了苏联在第一次限制性战略武器会谈中的意图,了解了苏联秘密研制战略武器的计划。
第九章 逃离德黑兰
1979 年11 月,伊朗革命爆发,激愤的霍梅尼支持者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66 名美国人被扣为人质,全美进入紧急状态。几天后国务院收到消息,另有6 名美国人侥幸逃脱。就在我们全力营救6 名逃脱者时,一场阴谋已经悄然展开,直接导致了卡特总统后来的败选。阴谋的策划人正是比尔·凯西,后来的中情局局长,“伊朗门事件”的始作俑者。
第十章 最后的较量
1983 年,被中情局开除的情报官霍华德叛变,将在莫斯科工作的情报人员名单和“银色子弹”伪装的细节出卖给苏联。1985 年苏联情报网大清洗后,中情局在莫斯科的行动已经陷入停滞。然而,新技术的发展给中情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乔安娜在曾经担任中情局局长的乔治·布什总统面前瞬间大变脸时,布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后 记
致 谢
词汇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