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1912-1924)

18 4.0折 45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泉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0125

上书时间2024-05-26

在田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严泉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0516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民国国会的立法制度与技术,主要包括立法提案与审议、立法发言与表决、立法协调、立法会议等立法制度,以及立法起草、立法语言、立法修正与解释等立法技术。从纵向的视角来观察,民国国会的立法制度与技术是不断完善的。在横向比较方面,当时各主要欧美国家议会均实现三读会制度,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各国不完全相同。民国国会的立法程序与美、法两国更为相似。在法制建设成果方面,国会制订的法规数量虽多,种类却不甚齐全。主要是以行政法规、国会组织与选举法规居多,财经、地方自治法规数量较少。从立法学的视角审视国会的立法运作,总的来说立法审议的过程较为严格。此外,民国国会制定的一些法律也表现出对清末律法的继续,而清末律法许多方面均来自对德日大陆法系的移植。国会制订的选举法规许多方面移植于当时的日本,而地方自治法规则是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在民国国会的立法历程中,首先是临时参议院的立法工作,一方面继承了清末法制改革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开创了辛亥革命以后民主法制的新局面。而随后的第一、二届国会的立法活动,则是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们在近代中国法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急速转变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作者简介】
  严泉,1973年生,现执教于上海大学,法学博士,曾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工作。代表作有:《失败的遗产。中华首届国会制宪,1913-1923》、《现代中国的首次民主转型:民国初年的宪政试验》、《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台湾的中产阶级》等。
【目录】
绪论
一、民初法制研究综述
二、研究问题与不足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设计

第一章民国国会的立法历程
一、临时参议院时期
二、第一届国会时期
三、第二届国会时期

第二章国会的立法制度与技术
一、国会的立法制度
二、国会的立法技术
三、中日立法制度的比较

第三章国会选举法规的制定
一、国会选举法规的制定与修改
二、国会选举制度的基本法律
三、国会选举施行的法令规则
四、国会选举法律的制定过程
五、国会选举法规的比较审视

第四章国会组织法规的制定
一、临时参议院的组织法规
二、国会组织的基本法律
三、国会参议院的组织法规
四、国会众议院的组织法规
五、国会宪法会议的组织法规
六、国会组织法规的制定过程
七、《众议院规则》的中日比较

第五章国会与行政法规的制定
一、行政组织法规的制定
二、文官制度法规的制定
三、行政行为法规的制定

第六章国会与财经法规的制定
一、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的财经法规
二、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的财经法规
三、第一届国会时期的财经法规

第七章国会与地方自治法规的制定
一、省自治法规的制定
二、县自治法规的制定
三、中日地方自治法规的比较

结论
一、国会与民国早期的法制建设
二、比较法视野中的立法制度与技术
三、国会立法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