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9版)

全新正版现货

107.6 7.2折 149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83940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49元

货号29274797

上书时间2023-04-20

乐淘正品书城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本书的各个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在国际软件工程界享有无可质疑的权威地位。它在全面而系统、概括而清晰地介绍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方面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外,本书在给出传统的、对学科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方法时,又适当地介绍了当前正在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新技术。                
目录】: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软件与软件工程    1
1.1 软件的本质    3
1.1.1 定义软件    4
1.1.2 软件应用领域    5
1.1.3 遗留软件    6
1.2 定义软件工程学科    6
1.3 软件过程    7
1.3.1 过程框架    7
1.3.2 普适性活动    8
1.3.3 过程的适应性调整    9
1.4 软件工程实践    9
1.4.1 实践的精髓    9
1.4.2 通用原则    10
1.5 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12
1.6 小结    13
习题与思考题    13
第一部分 软件过程
第2章 过程模型    16
2.1 通用过程模型    16
2.2 定义框架活动    18
2.3 明确任务集    19
2.4 过程评估与改进    19
2.5 惯用过程模型    20
2.5.1 瀑布模型    20
2.5.2 原型开发过程模型    21
2.5.3 演化过程模型    23
2.5.4 统一过程模型     25
2.6 产品和过程    26
2.7 小结    27
习题与思考题    28
第3章 敏捷和敏捷过程    29
3.1 什么是敏捷    30
3.2 敏捷及变更成本    30
3.3 什么是敏捷过程    31
3.3.1 敏捷原则    31
3.3.2 敏捷开发战略    32
3.4 Scrum    32
3.4.1 Scrum团队和制品    34
3.4.2 冲刺规划会议    34
3.4.3 每日Scrum会议    34
3.4.4 冲刺评审会议    35
3.4.5 冲刺回顾    35
3.5 其他敏捷框架    35
3.5.1 XP框架    36
3.5.2 看板法    37
3.5.3 DevOps    38
3.6 小结    39
习题与思考题    40
第4章 推荐的过程模型    41
4.1 需求定义    44
4.2 初步体系结构设计    44
4.3 资源估算    45
4.4 首次原型构建    46
4.5 原型评价    48
4.6 继续与否的决策    49
4.7 原型演化    50
4.7.1 新原型范围    51
4.7.2 构建新原型    51
4.7.3 测试新原型    51
4.8 原型发布    52
4.9 维护发布软件    52
4.10 小结    54
习题与思考题    55
第5章 软件工程的人员方面    56
5.1 软件工程师的特质    56
5.2 软件工程心理学    57
5.3 软件团队    58
5.4 团队结构    59
5.5 社交媒体的影响    60
5.6 全球化团队    60
5.7 小结    61
习题与思考题    61
第二部分 建模
第6章 指导实践的原则    64
6.1 核心原则    65
6.1.1 指导过程的原则    65
6.1.2 指导实践的原则    66
6.2 指导每个框架活动的原则    67
6.2.1 沟通原则    67
6.2.2 策划原则    69
6.2.3 建模原则    71
6.2.4 构建原则    72
6.2.5 部署原则    75
6.3 小结    76
习题与思考题    77
第7章 理解需求    78
7.1 需求工程    79
7.1.1 起始    79
7.1.2 获取    79
7.1.3 细化    80
7.1.4 协商    80
7.1.5 规格说明    80
7.1.6 确认    81
7.1.7 需求管理    81
7.2 建立根基    82
7.2.1 确认利益相关者    82
7.2.2 识别多重观点    82
7.2.3 协作    82
7.2.4 首次提问    83
7.2.5 非功能需求    84
7.2.6 可追溯性    84
7.3 获取需求    84
7.3.1 协作收集需求    84
7.3.2 使用场景    87
7.3.3 获取工作产品    88
7.4 开发用例    88
7.5 构建分析模型    91
7.5.1 分析模型的元素    92
7.5.2 分析模式    93
7.6 协商需求    94
7.7 需求监控    95
7.8 确认需求    95
7.9 小结    95
习题与思考题    96
第8章 需求建模——一种推荐的方法    97
8.1 需求分析    98
8.1.1 总体目标和原理    98
8.1.2 分析的经验原则    99
8.1.3 需求建模原则    99
8.2 基于场景建模    100
8.2.1 参与者和用户概要文件    100
8.2.2 创建用例    100
8.2.3 编写用例    103
8.3 基于类建模    105
8.3.1 识别分析类    105
8.3.2 定义属性和操作    107
8.3.3 UML类模型    108
8.3.4 类–职责–协作者建模    110
8.4 功能建模    112
8.4.1 过程视图    112
8.4.2 UML顺序图    113
8.5 行为建模    114
8.5.1 识别用例事件    114
8.5.2 UML状态图    115
8.5.3 UML活动图    116
8.6 小结    118
习题与思考题    119
第9章 设计概念    120
9.1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    121
9.2 设计过程    123
9.2.1 软件质量指导原则和属性    123
9.2.2 软件设计的演化    124
9.3 设计概念    125
9.3.1 抽象    125
9.3.2 体系结构    126
9.3.3 模式    126
9.3.4 关注点分离    127
9.3.5 模块化    127
9.3.6 信息隐蔽    128
9.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