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狄生徂徕为中心
  •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狄生徂徕为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狄生徂徕为中心

108 九品

仅1件

陕西咸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崑将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04

蓝月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崑将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57116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2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所收的都是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相关的同仁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所撰写或编辑的有关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的书籍。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狄生徂徕为中心》分册,书中发具体包括了:“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王之道”、古代中国儒家的汤武放伐论及革命观、古学派“王霸”论辩的回响等内容。
【作者简介】
张崑将,台湾台南县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1998)、博士(2002)。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讲师、兼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现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副教授。专长领域为儒学思想史与日本思想史研究。
著有:《德川日本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与阳明学》(2007)、《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2004年)、《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2004)等书。
【目录】
黄序
自序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二、两层比较思想史的意义
三、本书“王道”、“实学”概念之界定
(一)“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王之道”
(二)“王道”思想的内容
(三)“实学”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研究进路
(一)研究成果的回顾
(二)研究进路

第二章古学派思想渊源与背景
一、引言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与神道之纠葛
三、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思想之介绍与比较
(一)早年同受朱子学启蒙期
(二)青年危机期(仁斋)与从政活跃期(徂徕)
(三)学问成熟期——反宋学与复古学
四、古学派经典诠释体验之学与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
五、结论

第三章古学派王道政治论及革命观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王道政治论的内涵
(一)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二)孟子王道政治论之内涵
(三)“王”与“道”之间的关系

三、古学派王道政治论之比较
(一)仁斋“王道”与徂徕“先王之道”
(二)仁斋、徂徕之王霸观
(三)内圣与外王之推移:仁斋、徂徕的管仲论

四、仁斋、徂徕的汤武放伐及革命观
(一)古代中国儒家的汤武放伐论及革命观
(二)仁斋、徂徕的汤武论及革命观比较
五、结论

第四章古学派“王道政治论”之理论基础——儒学单位观念的质变与细致化
一、引言
二、仁斋、徂徕对于“仁”的诠释特色
三、“仁义礼智”与“道”、“德”、“性”之关系
(一)“仁义礼智”是“性”或“德”的争议
(二)“仁”与“道”、“德”之关系
四、“仁”与“礼”之关系——仁斋、徂徕的“克己复礼”章解
五、结论

第五章王道政治论在德川儒者的回响——对孟子政治思想的争辩
一、导言
二、朱子学与古学派的兴起和论争的政治思想背景
三、古学派汤武放伐论的回响:汤武是放伐还是篡弑
四、古学派道德与事功论争的回响
五、古学派“管仲是否仁者”争辩的回响
六、古学派“王霸”论辩的回响
七、孟子政治思想论辩:以“尊周”议题为中心
八、结论

第六章结论
一、“王”、“道”、“经典”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日本古学派王道政治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回响
三、日本王道政治论后续研究之提纲
附录一子安宣邦著《事件徂徕学》之评介
附录二伊藤仁斋:《孟子劝诸侯行王道论》
附录三荻生徂徕:《孟子识》选文三则
附录四日本朱子学派系谱(简表)
附录五日本古学派系谱(简表)
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