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25 八品

库存4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辉 著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3-27

大河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辉 著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5544502
  • 定价 1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9页
  • 字数 145千字
【内容简介】
在人们的记忆中,冯至一直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歌者的荣光,伴随着他几乎横跨20世纪的生命历程。而鲜有人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天才的沉思者,他又是极少数能从深刻的精神层面颖悟到现代性困境的中国知识人之一。但是,为什么一个以个人的坚定信念对抗集体主义神话的诗人,一个拒绝参加公众合唱的歌者,心悦诚服地试图成为“大海里的一滴水”?又为什么一个深刻探究自我完整性的思想者,会轻易地放弃初衷,甘愿成为“一块砖瓦”、“一片木屑”?
本书通过展现冯至与中德精神传统和思想人物的对话关系,来探究这位学者型诗人不断否定自我的精神历程。作者试图借反思冯至敏锐颖悟现代精神又无法规避其深刻问题的—生,揭示他对现代性危机的天才预见与其迷失自我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巨大反差。全书从分析冯至的四则自传和五部传记入手,以较全面地鸟瞰诗人“在否定里生活”的生命故事。接着,集中考察德国浪漫传统对冯至生命早期自我发现的意义,并进而关注里尔克与冯至第—次重大精神转变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十四行集》和《伍子胥》为中心,讨论冯至另—次尝试由“个我”走向“大我”的心路历程。继而,以冯至的歌德研究和《杜甫传》为重要个案,探求冯至走向政治自我所面临的困境。
【作者简介】
张辉,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德国审美思想东渐史、文学解释学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德意志精神漫游:现代文本细读》等,合著《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巨人与侏儒:布卢姆文集》,译著《诗与哲学之争》等。
【目录】
第一章一生在否定里生活
——冯至精神历程的多重透视
一现代精神的批评者与受伤者
二四篇《自传》:诗歌与散文体的回忆
三五部传记与一个否定型的精神探索者
四纵使“否定的否定”里也有肯定

第二章没有一个诗人不是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
一昏黄的深巷,看见一个人儿如影
二越荒凉寂寞,人们越构造幻想
三吹箫人的故事与庞贝废墟
四诺瓦利斯:自然和精神的对话

第三章1931年的寂寞与忍耐
——透过里尔克看冯至的自我探索
一世界是深沉的,不家许多秘密
二两个鬼:“世故”与“自己”
三1931年的“寂寞同忍耐”
四他们要开花,我们要成熟

第四章用整个生命深深地领受奇迹
——《十四行集》与《伍子胥》合论
一一个人面对着一个宇宙
二宁静的启示里得到正当的生死
三现代奥德赛的生命担当

第五章断念者的心灵复调
——冯至的晚年歌德表结
一歌德:一个完整的人
二这是永久的歌声:应该割舍
三一首晚年的青春之歌
四无法走出的困境

第六章诗与政治:尝试性的对话
——冯至《杜甫传》的人民叙事及其效应
一诗圣:精神成年的象征
二个人浪漫主义还是人民喉舌?
三一滴清水,怎样真正投到了大海?
四人民是谁?诗人是谁?
参考书目
冯至生平与著译年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