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 编学原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编学原论

3.5 1.6折 21.5 八五品

库存2件

江苏常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广学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66

上书时间2024-05-19

恒记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广学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33995
  • 定价 21.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29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为《编辑通论》的修订本。全书以分析编辑出版劳动的性质为基础,以自然主义贯穿编辑六艺,阐发了编辑心灵学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编辑出版劳动是社会化的、扩大了的写作劳动形式,其自然主义就是确认“言为心声”、“心与社会相应”。是补世之缺、纠时之偏的精神生产规律和精神消费的依次增长规律决定了优秀选题的生成;编辑必须走进历史捕捉反映时代精神的选题,并以“历史是衡量社会科学学术价值的自然尺度”的思想,透过作品进入作者的心灵,从而对书稿进行客观判断;其编稿应因作品之自然而美作品之自然,同时要按照“兄弟相混、姊妹错嫁”的汉文字无意识差错规律,做好校对工作;其版面和装帧设计,应遵守“形神相如、正奇有间”的静态视觉艺术规律,将作品送进作者所神往的境地。这样,编辑者本人也就进入了与天地同游的至乐无为的世界。

  本书不仅对学术书刊的编辑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如何治学、如何写作方面均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蒋广学,笔名应学犁、雕胡等。1940年10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专业,后留校任教;1974年参与南京大学学报复刊工作,1985年起任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主持人文、哲学和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出版工作;1990年起调的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现任编审、《中国思想家评传丛
【目录】
《南京大学学术文库》总序

前言

原序一

原序二

原叙志

绪论篇

  绪论一  一门分析编辑“心界”的编辑出版学

    一、向“积德、积学、积金”三统一的方向迅速发展的中国出版业

    二、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两个方向

    三、一门分析编辑“心界”的编辑出版学

  绪论二  编才三长:博学、通识与专能

    一、编辑,应自觉入流于学者

    二、编辑工作与编辑的著书立说活动

    三、编才三长:博学、通识、专能

选题篇

  第一章  选题方法论: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

    一、个人选题:时需、学问与感悟

    二、出版者的选题计划:执历史之命、补时代之缺、育开新之才

  第二章  选题类型论:出版物“标本园”的历史巡察

    一、社会精神消费的依次增长规律

    二、出版物“类型”的变化

    三、出版物层次的变化对选题的影响

  第三章  出版产业论:学术著作的经营之道

    一、国家对出版者的法治管理与出版者的合法经营

    二、市场营销规律与选题决策

    三、选择最合适的作者生产精品

审稿篇

  第四章  审稿方法论:历史是判断社会科学论著价值的自然尺度

    一、制约学术发现和论著水平的主客观因素

    二、历史是衡量学术发现价值的自然尺度

    三、公正的现实判断是历史意志的体现

  第五章  审稿境界论:观文而识人,知人以评文

    一、“观文而识人,知人以评文”的内在根据

    二、作为审稿方法的“观文而识人,知人以评文”

    三、作为审稿境界的“观文而识人,知人以评文”

  第六章  审稿制度论:分级审稿与编辑岗位责任制

    一、稿件分级审读的根据:意体结构的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二、三级审稿制度与编辑岗位责任制

编校篇

结论篇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