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哲学引论
  • 技术哲学引论
  • 技术哲学引论
  • 技术哲学引论
  • 技术哲学引论
  • 技术哲学引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技术哲学引论

19.88 2.9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昌曙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6

上书时间2024-05-20

景辉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昌曙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2
  • ISBN 978703033156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8页
  • 字数 2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技术哲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82年,科学与技术划界思想的明确提出,技术与科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确认,奠定了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独立地位。《技术哲学引论》以技术哲学中的10个基础问题为起点,响亮地回答了“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学问题”。《技术哲学引论》论述了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作为中国技术哲学的创始人,《技术哲学引论》是陈昌曙先生在该领域的重要代表著作。
  《技术哲学引论》可作为全国高校技术哲学必修课教材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参考用书,对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昌曙,祖籍湖南省常德市,1932年7月7日生于上海市。1954年毕业于原东北工学院采矿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研究班;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担任东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生导师,历任东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东北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983~2002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86年被评为全国冶金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3月20日辞世。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应当从哲学的观点考察技术
一、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二、哲学中的自然改造论
三、技术哲学与相邻学科

第二章 技术哲学的生成
一、技术哲学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哲学家的技术观
三、19世纪的技术哲学思想
四、现代的技术哲学

第三章 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一、人与自然的分化
二、自然界的人工化
三、人工自然的特点
四、人工自然的意义

第四章 创造人工自然的技术领域
一、人工自然创造的基础——采取
二、加工在人工自然创造中的主导作用
三、人工自然创造中的控制
四、创造人工自然的保障

第五章 技术及其系统
一、技术的定义问题
二、技术的要素
三、技术的系统结构
四、关于高技术

第六章 技术活动过程
一、技术的起源
二、由智能技术到现实技术的过渡
三、技术与生产
四、技术与工程

第七章 技术发展的特点
一、技术发育的自我增长
二、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
三、技术更新的渐进跃迁
四、技术演化的周期兴衰

第八章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二、科学与技术的中介
三、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四、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

第九章 技术的社会作用
一、关于技术决定论
二、技术与经济
三、技术与社会生活
四、技术与政治
五、技术与文化

第十章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一、关于技术的社会制约论
二、经济与技术
三、技术的国家干预
四、观念文化与技术
五、关于社会技术

第十一章 技术批判主义的启示
一、技术的两重性
二、社会视角批判
三、生态视角批判

第十二章 技术与未来
一、新的发展观
二、新的自然观
三、新的技术观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