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正版现货 如图 有少量字迹划线

32.88 6.0折 5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怡、朱静、王平、李沛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1-17

大象书籍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怡、朱静、王平、李沛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24404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12页
  • 丛书 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作为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囊括并评介了西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领域的基本经典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它以丰富而颇具前沿性的学术视野,围绕社会分层的思想逻辑,对既有的浩繁文献做了一定的采撷、梳理和呈现。全书分上下两篇,由三大部分共十九章构成。上篇,在经典社会分层理论与当代社会分层理论的铺陈里,可以看到大分类的阶级分析与当代层化思维视角的承继或碰撞。下篇,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底层贫困阶级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群像的研究;二是关于社会阶级流动过程的系列研究。从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这部探讨西方分层理论的书籍能为中国实践、中国学术界提供理论创新、理论对话的平台。
【作者简介】
周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与教学重点为文化社会学、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质性研究方法。先后在国际S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国内**期刊《社会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社会》、《中国乡村研究》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我们信谁?——关于信任模式与机制的社会科学探索》等学术著作。多部论著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2011)首席专家。

朱静,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王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沛,在无锡高新区从事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经典理论传统/ 2 

第二章 社会分层抑或不平等的历史/ 9 
一、社会分层体系类型的维度/ 10
二、社会分层体系的五种类型比较/ 11 

第三章 社会分层的原则:功能抑或冲突/ 17 
一、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论分层原则/ 17 
二、图明对功能原则的批评/ 20

上篇 经典的社会分层和整合理论 

第二部分 经典的阶级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利益/ 25 
一、阶级分析思想/ 25 
二、社会整合与阶级/ 34 小结/ 37

第五章 涂尔干:现代社会的道德与秩序/ 39 
一、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 39
二、宗教生活中的集体意识与社会整合/ 43 
三、职业伦理与法人团体/ 45 
小结/ 48

第六章 韦伯:理性化世界的观念与社会结构/ 49 
一、社会分层标准和整合秩序的一般理论/ 49 
二、从宗教伦理到社会阶层的考察/ 57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
小结/ 63

第七章 布迪厄:文化分层与文化再生产/ 64 
一、品味区隔的文化分层/ 64 
二、文化资本与教育不平等/ 71 
小结/ 77

第八章 其他古典社会理论家的分层与整合构想/ 78 
一、齐美尔:现代社会的分化与整合/ 78
二、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的不同平等机制/ 82 
三、托克维尔:民主政体的分层与整合/ 84
小结/ 89

第三部分 现代的层化思维 

第九章 “无阶级社会”:另一类挑战者的声音/ 91 
一、尼斯伯特:社会阶级概念的衰落/ 91
二、克拉克和李普塞特:阶级的政治意义下降/ 96 
三、帕库斯基和沃特斯:阶级的死亡/ 100 
四、金斯顿:无阶级社会/ 106 
小结/ 112

第十章 “阶级说了算”: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 113 
一、赖特:阶级结构分析的一般框架/ 113
二、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 124 
三、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中的阶级冲突/ 130 小结/ 133

第十一章 “权力—政党”:后韦伯主义的立场/ 135 
一、吉登斯:阶级关系的结构化/ 135
二、帕金:阶级壁垒与阶级的社会集群/ 144
三、洛克伍德:阶级地位与阶级意识的研究/ 149 
小结/ 153

第十二章 “职业与功能”:后涂尔干主义的补充/ 154
一、戴维斯—莫尔:功能分层理论及其经验研究/ 154 
二、帕森斯的社会分层功能理论/ 160
三、格伦斯基和索伦森的职业共同体研究/ 165
小结/ 170

下篇 社会分层的结构和过程 

第四部分 社会分层的结构:上层精英、中产阶级与贫困群体 

第十三章 关于上层精英的研究/ 173 
一、精英冲突论/ 173 
二、精英功能论/ 181 
三、多元论/ 185
四、有关社会转型期精英权力的讨论/ 186 
小结/ 189

第十四章 关于中产阶级的研究/ 190
一、新中产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关注/ 191 
二、中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位置关系、政治倾向/ 196 
三、新中产阶级的生活风格、文化因素/ 200 
小结/ 203

第十五章 关于贫困群体的研究/ 205 
一、普遍贫困的观点/ 205 
二、贫困的亚文化观点/ 209 
三、贫困的情境观点/ 213 
四、贫困的结构观点/ 220
小结/ 228

第五部分 社会分层的过程:社会流动 

第十六章 基本概念及其理论视角/ 231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231 
二、基本理论视角/ 235

第十七章 代际职业流动研究:模型与三代人/ 239 
小结/ 246

第十八章 布劳—邓肯模型之后:改造抑或挑战/ 247 
小结/ 261 

参考文献/ 26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