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德国古典哲学来源 马列主义 张笑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德国古典哲学来源 马列主义 张笑笑 新华正版

35.9 4.6折 78 全新

库存28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笑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26218

出版时间202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48页

字数213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304_9787522526218

上书时间2024-05-1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关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来源的研究现状
节  马克思哲学中“自我意识”理论来源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对来马克思哲学中“自我意识”理论来源的研究现状的反思

章  近代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源起、发展和困境
节  近代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源起
第二节  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困境

第二章  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与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
节  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节  德国古典哲学主体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的理论实质

第三章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青年黑格尔派
节  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在批判中的运用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理论的社会批判价值
第三节  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和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中介

第四章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理论的批判
节  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理论的缺陷
第二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
第三节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理论批判的实质

第五章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在实践中确立与发展
节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过程察
第二节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建构逻辑
第三节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实践变革及意义
第四节  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变革的实质

结束语
主要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哲学自古希腊诞生以来是以追求宇宙的真理为己任,这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才能做到,一是要承认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亘古不变的客观法则,二是要坚信人类的理接近能够认识宇宙真理。前者构成了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后者则构成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哲学而言,本体论离不开认识论,认识论也离不开本体论,二者的统一才是哲学真理的终实现。西方哲学进入到近代,由“我思”奠基的认识论成为了哲学的主题,包括真善美在内的真理如何能够在人类自我意识中本真地澄明和显现成为了当时哲学家们核心的理论关切,主体形而上学成为了现代哲学的“显学”,并一直延展到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哲学范式只是沉浸在认知真理的解释世界之中,而哲学的真正使命是要通过改变世界来实现人类现实的解放。因此,马克思哲学并关注人类理如何占有真理而获得的主体精神自由或理自由,而是要实现人类能够按照自我真实意愿去生产的实践自由或创造的生产自由。其实马克思的实践自由同样也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要使生产处于无异化的生产关系中,达到符合人的生产方式;二是必须要丰富每个社会成员的主体类,即在主体中完成自我意识的“类本质”化,实现个体对类的全面占有。长期以来,我国学界更多地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联系在一起,而对人类解放中必然存在着的、“个体类化”的主体之维重视不够。严格说来,这两个前提是缺一不可的,并且后者更为根本。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被遮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个体类化”的思想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阐述的并不多,但它却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且在理论上得到了详尽的阐释。马克思直接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资源,所以说,“个体类化”思想是以潜在的方式内置于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自明的理论自觉。这样,我们要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主体思想要素,必须对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理论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便是本部著作的研究主题——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德国古典哲学来源。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开始全面反思和审查人类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以“先验自我”的根基的批判哲学体系,并将人类的自由实现指向道德领域中的自我立法;黑格尔按照思辨运动的法则,将理念融入到人类的自我意识之中而塑造类的精神,这不仅实现了主体自我意识的客观化和真理化,同时也将伦理理念内化到社会的每个成员之中,并宣告理念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即为人类自由的完成;费尔巴哈更是直接将“类本质”视为在人类社会后天生成的本质集合,个体意识只有占有了“类本质”才能成为拥有了人的社会属的“类存在物”,从人类身上中夺取了属人的“类本质”,因而消除异化、人类重新占有自己的类本质,便是人类获得终解放的当然路径。在马克思看来,康德用道德实践理填充自我意识,这便不可避地将人类自由限定在主体意志中的形式空洞;黑格尔用理念来填充自我意识的神学质,其实现出来的只是理念的自由,与人却是无关的;费尔巴哈用类本质来填充自我意识,但类本质仍不过是费尔巴哈的主观抽象之物,并且他企图用“爱的”来实现人类自由同样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人类化”思想的同时保留了其内在的合理内核,马克思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生成、不断丰富自身,终会内化为人类主体中的实践类本。同时,类本质又直接关乎着人类生产自由能否实现,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将人类以劳动作为中介,将自我的实践类本对象化给自然的过程。这样,人类自由是变革世界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人类生产自然地成为了类本的自由外投式的自我创造活动,也成为了人人可以按照自我主体意愿去自由生产的“自由人联合体”。如此看来,马克思是把实践类本注入到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而让人类变革世界的现实自由成为了可能,这也构成了自我意识理论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马克思哲学的演进逻辑。

作者简介:

张笑笑,女满族1986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2020年博士于辽宁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学,师从叔贵峰教授。现今工作于嘉兴大学,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恩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在求是学刊世界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